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工運先驅孫良惠的一生》新書發布

裴龍翔

2024年10月11日14:32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滬西工友俱樂部成立百年之際,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普陀區總工會聯合舉辦的“禮贊祖國 致敬先鋒”紀念滬西工友俱樂部成立100周年專題研討座談會在普陀區職工文體活動中心舉行。活動現場,由普陀區總工會聯合普陀區委黨史研究室出版的紅色書籍《工運先驅孫良惠的一生》發布。

普陀區素有“赤色滬西”的美譽,是蘇州河工業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重要發源地之一。1924年9月1日滬西工友俱樂部成立,1954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在普陀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講話時指出,為繼承發揚大革命時期滬西工友俱樂部的光榮歷史傳統,要在滬西地區建造一所規模較大的工人文化宮。1960年,滬西工人文化宮在廣大職工的期盼下建成開放。歷經百年風雨,從工人俱樂部、到西宮、到普陀區職工文體活動中心,這裡承載著一代代滬西兒女的革命和文化記憶,新時代職工半日學校的課堂也延續到了職工文體活動中心。

普陀歷來高度重視紅色資源挖掘、宣傳和利用,深化打造“半馬蘇河”文化名片。今年普陀區總工會著力推進“五個一”項目,出版一本紅色書籍——《工運先驅孫良惠的一生》,建設一個職工文藝團隊——“滬西星火藝術團”,編創一部音樂文獻劇——《星火燎原小沙渡》,創作一支紅色舞蹈——《英華》,舉辦一場講演比賽——“聚蘇河之光、鑄時代之魂”職工工運故事講演大賽,以此獻禮滬西工友俱樂部成立100周年。據悉,該區總工會今年推進的“五個一”項目不僅是對滬西工友俱樂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也是對職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舉措,更是對紅色文化、工運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作為“五個一”項目的重要內容,《工運先驅孫良惠的一生》全面、翔實地記載了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長期奮斗在滬西這片熱土的革命先烈孫良惠的生平事跡、杰出貢獻。孫良惠不僅是滬西地區紡織系統第一位工人黨員、滬西地區第一個行業工會(紡織工會)的負責人、滬西地區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小組(小沙渡黨小組)的負責人,還是滬西工友俱樂部的負責人。普陀區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書的編撰出版,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工運事業的理論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部分史料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填補了工運史的空白。

“孫良惠從事滬西工人運動的寶貴經驗,至今沒有過時,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的當下,我們要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人,要像革命先輩孫良惠一樣,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作為該書的編著,華校生分享了創作感悟,他表示在本書的史料收集、考証和撰寫過程中,他加深了對滬西工人階級革命性的認識,也對中國工人運動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全總專家智庫成員、市工會學院、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社科院、上海師范大學等多位黨史專家、普陀勞模代表,共同聚焦“滬西工友俱樂部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上海工人運動”主題開展座談交流。

(責編:閆涵、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