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聚焦“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建設高水平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

——在這裡,創新成果源源不斷

劉旭

2024年10月15日09:28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聚焦“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構建服務體系,推動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實現“量”“質”“效”的全面突破。這一做法入選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王剛創新工作室累計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工藝改進1000余項,獲得成果、專利40余項,該創新工作室成員19次獲得全國、省市各級技能大賽冠軍。像王剛這樣的市級以上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4年來,遼寧省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已培育320多人。

據了解,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聚焦“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構建服務體系,推動創新工作室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實現“量”“質”“效”的全面突破。截至目前,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已推動建設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125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26個、市級64個。這一做法入選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

構建以服務人才鏈為基礎的孵化體系

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科技人才,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開展梯隊化、組團式人才培育,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領銜人作用,在“師帶徒”基礎上,實施“外聘導師”模式,組織包括王剛、方文墨、李志強、洪家光等4名大國工匠在內的超百名勞模工匠建立“勞模創新服務團”,成為企業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的高端“外援團”。

2020年,聚焦破解“卡脖子”問題、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引進萃智理論創新方法培訓,每年舉辦工作室創新能力培訓班,邀請全國知名創新專家結合具體案例講解萃智方法。

得益於萃智理論創新方法培訓,中車沈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焊工申廣勝的《鐵路敞車側板截換等離子自動切割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實現了從研制到應用5條生產線的規模化生產,節約成本247.8萬元,在國內敞車檢修領域實現了自動化切割零的突破,填補了行業空白。

打造以服務產業鏈為基礎的聯盟體系

2021年,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開展“揭榜挂帥”活動,為8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4個,受到企業歡迎。2022年,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將這一活動拓展為產業工會層級和企業層級。產業工會協調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成員為15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3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等28家骨干企業完成技術攻關項目435個。

截至目前,產業工會層面“揭榜挂帥”項目共征集各類難題500余項,100多個難題項目被揭榜、破解,基層工會層面的“揭榜挂帥”攻關課題總量超過700個,經濟效益總額超過2億元。

為讓“揭榜挂帥”活動取得實效,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組織系統內50個市級以上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組建聯盟,依托聯盟開展“揭榜挂帥”活動,建立管理、驗收、評比、激勵制度,組織創新專家、行業專家、發榜企業和培訓教師團隊開展培訓評審、對接洽談等活動,推動了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技術攻關,促進了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技術協作。

搭建以服務創新鏈為基礎的賽事體系

近年來,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堅持以職工創新成果大賽為牽動,高標准組織開展產業工會工作室創新成果大賽,完善以賽促訓、以評促研、以獎促干機制,特別是每年將創新成果推薦到全國、全省賽事平台,經過多輪專題培訓、專業指導、評查篩選、交流互鑒,產生了一批原創技術專利,推動了一大批技術革新、功能改善項目,降本增效超10億元,推動形成了“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成果優質—創新應用廣泛—創新熱情高漲”的良性循環。

2020年至今,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共選送50余個項目參加省級、國家級創新大賽,獲得省賽一等獎8項﹔國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其中,中國航發黎明的程玉賢、中國航發動力所的李文濤和莫妲團隊,在全國5000多個項目中,以優異成績闖入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擂台賽前6名。中國航發動力所“高速飛機射流預冷控制技術”,可實現高速飛機推力跨代式提升、高超聲速巡航,節約設計經費2150萬元﹔“航空發動機氫氣微混燃燒室噴嘴創新設計”項目,實現了航空發動機寬速域和作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節約設計經費上千萬元。

(責編:閆涵、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