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雲 屈發團
2024年10月15日09:52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用“綠樹參天紅花朵朵開嬌艷”來形容雲南宣威市的產改工作,是宣威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何雷昌的觀點。
據了解,宣威市總2024年選樹陽光食品有限公司為曲靖市產改試點企業,指導建成5家宣威產改試點企業,推薦雲南宣威磷電有限公司、宣威太坤調味品廠、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申報全國職工“五小”創新成果。
“我們側重抓幾家本身就有特色,有帶動效應的企業,借助他們,把產改工作融進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全過程,”何雷昌說,“這其中,有兩家企業特別突出,一家是宣威坤太集團,一家是宣威陽光食品公司。”
按何雷昌的看法,這兩家企業在產改中推行的“善待職工”做法,最值得矚目,“陽光公司對產業工人地位提升舉措遠遠超前於同行業水平,坤太集團通過股改,使得產業工人變股東的舉措也是十分罕見的。”
宣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主席王陸巧認為,這兩家產改標杆企業如此做,既是企業領導的眼光、胸襟使然,也是市總自推行產改以來傾心培育的結果。
對宣威陽光食品公司(以下稱陽光食品)總經理王恩斌來說,公司的“三培養”機制通過三種途徑造就產業工人意義和作用都很大。
“‘三培養’機制,說起來很簡單,”王恩斌說,“那就是把生產經營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骨干,把黨員生產經營骨干進一步培養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人員。”
此外,陽光食品還有一個“三通道”模式,他介紹道,“就是通過技能培訓、學歷提升、素質培養等員工培養機制,建立技能、技術和管理崗位的職業發展‘三通道’模式,使農民工員工,進公司並留下來,目前陽光食品在崗員工中5年-10年員工有 52人,10年-15年22人,15年-20年7人,20年以上6人,這些員工大部分已經在城市裡安家樂業,一部分員工成為技術骨干,一部分員工成為管理骨干。”
“我們可以引進設備,裁減車間工人,但我不這麼做,大的原因有兩個,”王恩斌說,“首先是作為民營企業,我們應當為大局考慮,盡量增加就業崗位,既要保住現有工人的飯碗,還要為社會作貢獻,每年招聘畢業大學生,能多一個是一個。其次是,陽光食品的產品,比如像月餅,用機器生產的不如人工生產的品質好。”
在陽光食品現場,王恩斌拆解了自己生產的手工捏制的月餅和外來的用機器生產的月餅,請在場的客人食用比較,以証明他所說的有道理。
要留住工人,必須從根本上善待工人,王恩斌還採取了一個措施,“我們搞股份改革,股改以后,員工將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成為股東,直接參與公司決策。”
“同時,公司正通過多種措施來提升員工的地位,包括改善薪酬待遇、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政治參與度、完善主人翁制度安排、加強獎勵激勵等。”
這些措施包括——改善薪酬待遇﹔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政治參與度﹔完善主人翁制度安排﹔強化獎勵激勵﹔改善工作環境和設施。
與陽光食品有得一比的是,宣威坤太集團也為了“慰留”職工而進行股改。
據坤太集團董事長黃太坤介紹,公司推行產改后,為使得公司獲得永續發展的動力,“集團當時決定每年拿出全年營收利潤的10%—35%作為獎金發給工人,努力提高工人薪資待遇,激發其內在動力積極投身企業改革。”
坤太集團行政綜合部部長兼太坤調味品廠工會主席惠芬雪介紹說,集團2021年度發放獎勵金260萬元,2022年度獎勵金360萬元,2023年發放獎勵金600萬元。職工從通過業績評審獲得獎金后開始,在職滿三年,按獎金全額110%發放或轉為集團公司任意生產廠原始股份,享受股東權益。
惠芬雪說,三年來,集團股東由改革之初的14人增加到現在的20人,獎金變股金覆蓋職工79人,這些職工享受股金分紅620萬元。
“股改的情況比原計劃的好太多。”黃太坤說,“集團是每年拿企業利潤30%~40%獎勵給職工,鼓勵職工以獎入股,變職工為股東,自2022年1月至今,共獎勵給職工1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