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婷
2024年11月11日09:48 來源:工人日報
“多虧了工會的介入,我在這場工傷理賠的‘馬拉鬆’中看到了希望。”近日,工傷職工王建成(化名)拿到了《深圳市工傷職工勞動能力初次鑒定結論》,進入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流程。
“手套卷入絞肉機,右手半個手掌都被削掉了……”王建成是深圳某食品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家在山東,經常到天津出差跑業務。今年3月,他在天津送貨時不幸發生工傷,右手幾乎被絞肉機削去半個手掌。此后,他在天津、山東進行了約4個月的住院和居家治療。其間,公司為其辦了停工留薪。
由於公司社保繳交地在深圳,王建成於7月底轉到深圳龍華區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隨后,他和公司向深圳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交了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受傷這半年多來,山東、天津、深圳三地跑,太累了。”王建成說,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獨自在老家待產的妻子,希望能盡快拿到勞動能力鑒定結果,走完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流程,與公司協商好賠償事宜。
談起與工會“搭上線”,王建成打趣稱“運氣太好,住院時與‘娘家人’成了病友”。
8月,龍華區總工會權益組工作人員蔣麗媛因腰椎問題住院時,隔壁病床手部受傷的王建成引起她的注意。主動“嘮嗑”后得知,王建成在外地受工傷后轉到深圳進行康復治療。
得知對方的維權陷入困局后,蔣麗媛立即將情況上報給龍華區總工會,區總立即啟動“五級工會調解”對該職工進行幫扶。
住院的一周時間裡,蔣麗媛將醫院的床鋪當成辦公桌,向“特別的鄰居”詳細介紹了工會工傷探視、“五級工會調解”等政策。同時,她還幫王建成對接了經驗豐富的工會律師志願者吳勇勇推進賠付流程,並手把手教他申請到了工會工傷探視慰問金。
“本來還因后續工傷保險待遇申請、與公司談賠付、律師費昂貴等問題困惱,沒想到工會幫我解了燃眉之急。”工會介入后,王建成不安焦慮的情緒得以緩解。他坦言,本以為一路要“孤軍奮戰”,沒想到在離事故發生地千裡之外的深圳龍華,被“扶了一把”。
對王建成來說,與工會“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所謂“五級工會調解”,是龍華區總在維權服務模式上的創新探索。區總主要依托街道、社區、企業三級基層工會建設一批工會調委會,在園區行業層面則推動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調委會,在區級統籌建設一支工會調解隊伍。在此基礎上,區總推出“一攬子”工會調解舉措,涵蓋維權全過程。
“如果我回老家陪妻子待產,賠付流程還能進行嗎?”9月底,王建成將住院資料、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回執等資料交給吳勇勇,進行面對面法律咨詢。當被告知即使勞動者不在當地,也可通過公司向有關部門申請相關補助金后,他才安心踏上回鄉之路。
“為了方便后續多方溝通,我們還特意建了微信群。其間,工會持續為該職工提供調解前的法律咨詢、心理關懷等服務。”蔣麗媛介紹。
10月中旬,王建成拿到了《深圳市工傷職工勞動能力初次鑒定結論》,被評定為六級傷殘。隨即蔣麗媛指導他申請工傷保險待遇。根據規定,該職工可向相關部門申請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並請求公司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相關醫療費用、工資等。
目前,王建成與公司雙方協調好,已進入申請相關補助金流程。“多虧了工會全程指導,線上一對一解答,線下幫忙跑流程,讓我維權路上少走彎路,避免了多地跑。”
王建成的受助並非個例。目前,龍華區已建設五級工會調委會近450個,聯通各街道、社區、園區、企業的調解前端節點,形成層次分明、縱向到企、屬地管轄的立體化工會調解網絡。今年以來,龍華各級工會參與調解的案件約850宗,涉案金額超1000萬元。
此外,龍華區總還發展了一支千人規模的維權護航隊伍,包括100多名工會律師志願者、社會化工會工作者以及參與維權服務的后備力量等。同時,區總聘用了專業調解員,指派到勞動爭議多、調解需求大的街道社區,專門開展常態化、專業化、公益性的工會駐點調解工作。為推動勞動糾紛在前端化解,工會還在基層組建了一支由600多人組成的勞動糾紛預警“前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