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張掖甘州區總打造扎根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推進勞模工匠協同攻關——

抱團創新,推動特色產業“加速跑”

康勁

2024年11月28日09:10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張掖市甘州區總工會搭建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並將聯盟打造成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攻關站”、推動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練兵場”,推動當地特色產業“加速跑”。

“今年培育出的玉米新種子,在抗病虫害能力方面提高約40%、產量增加約20%,明年大面積推廣,產量效益更可觀。”立冬時節,行走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制種基地,夏多才和劉曉冬難掩激動。

夏多才和劉曉冬分別是甘肅張掖恆基利馬格蘭種業公司和天宇種業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2023年底,張掖市甘州區成立種子產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后,兩人開始合作培育玉米種子新品種,如今這一合作已結出碩果。

近年來,甘州區總工會大力培育扎根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並探索建立跨企業、跨地域的創新工作室聯盟,推動當地特色產業“加速跑”。

勞模工匠走進田間地頭

甘州區位於河西走廊中部,是玉米制種的“黃金走廊”。近年來,甘州區發展制種大田70多萬畝,年產種量達3億公斤,佔全國大田玉米用種量的30%。

在種業發展過程中,甘州區總持續將勞動和技能競賽、“四技”“五小”“兩比”等群眾性創新活動引入玉米制種的田間地頭,在11家種子龍頭企業創建以夏多才、劉曉冬等為領銜人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推動玉米制種水平顯著提升。

為了將13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擰成一股繩,2023年12月6日,甘州區總推動成立種子產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

正是有了聯盟的“加持”,夏多才和劉曉冬才走進同一片制種地展開合作。兩家企業的創新團隊,觀察記錄著每一個可能影響產量與品質的關鍵節點,仔細比對分析每一株玉米在鹽鹼環境下的表現,不放過一絲細微的差異。

在他們的努力下,原本產量不太穩定的地塊開始有了穩步提升的趨勢﹔耐鹽鹼實驗品種長出茁壯的植株﹔因高溫高濕導致的早衰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望著成功培育的玉米種子新品種,夏多才和劉曉冬擊掌相慶。

助企業攻克“卡脖子”難題

“河西絨山羊”是一種生長在荒漠、半荒漠草場及戈壁地帶的山羊品種,以盛產優質白絨聞名。

“過去這種山羊一直以散養為主,但傳統且單一的養殖方式弊端很多,必須改良品種,改變養殖環境。”魏玉兵是甘州區畜牧產業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也是當地工會組織推薦選樹的“金張掖能工巧匠”之一。他以創新工作室為平台,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打造集養殖、繁育、屠宰、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特色畜牧產業鏈。

近年來,在張掖市總工會指導下,甘州區總工會在推進勞模和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的同時,打造勞模職工技術創新聯合體,助力企業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

2022年5月,甘州區畜牧產業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魏玉兵被選為聯盟負責人。2023年9月,甘肅河西走廊片區的畜牧產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魏玉兵和30多位勞模工匠組成技術創新聯合體,站上更高的發展平台。

掌握了河西絨山羊的品種改良和繁殖“密碼”后,魏玉兵帶領大家又借鑒其他地區畜牧產業經驗,開始挖掘當地的駱駝養殖優勢,為經濟發展和鄉村旅游帶來新動能。

告別“單打獨斗”,凝聚創新合力

在夏多才看來,創新聯盟成立后,讓大家瞄准建設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的目標,各個創新工作室告別“單打獨斗”,形成產業創新合力,使“全國種業看甘肅、甘肅種業看甘州”的示范引領效應更為凸顯。

“隻要肯努力,‘放羊娃’也能有大成就。”魏玉兵認為,扎根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就是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攻關站”、推動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練兵場”。

從田間地頭到生產一線,如今,甘州區工會以34個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引領,搭建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技術攻關、產品創新、技能交流、成果轉化、名師帶徒“大平台”,推進勞模工匠和技能人才抱團創新、技能共享、協同攻關,凝聚起創新、創效、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助力甘州區一粒種、兩頭牛、一籃子菜和清潔能源的特色產業跑出“加速度”。

(責編:閆涵、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