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江蘇響水縣工會打造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產品銷售“一條龍”服務,幫助“伴讀媽媽”實現伴讀掙錢兩不誤——

“伴讀媽媽”吃上了手藝飯

王偉

2024年12月19日08:48  來源:工人日報

這幾年,隨著適齡兒童減少、教育資源整合,許多農村家庭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或鎮中心小學,家長租房陪伴,照顧孩子起居,由此產生一大批“伴讀媽媽”。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響水鎮的一項調查顯示,僅該鎮就有“伴讀媽媽”2000多名。她們中很多人都是辭工伴讀,日常開銷源於丈夫在外掙錢。多數媽媽希望邊照顧孩子邊找點活干,增加收入補貼家用,卻苦於找不到就業門路。針對這一情況,響水縣總工會聯合響水鎮工會、婦聯,為“伴讀媽媽”量身打造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產品銷售“一條龍”服務,幫助她們吃上手藝飯,實現伴讀、掙錢兩不誤。

免費培訓,讓“伴讀媽媽”有技能

針對“伴讀媽媽”普遍存在缺技能、缺時間、缺信息的特點,響水縣、鎮工會決定先從技能培訓入手,破解難題。

從2018年6月起,響水縣、鎮工會聯手在全縣發起“手工進家、媽媽回家”創業幫扶項目,由響水縣創益手工藝術協會領銜創辦手工編織培訓班,免費培訓“伴讀媽媽”手工編織技能。

“授課老師先播放培訓視頻,然后在圖板上寫下編織的具體步驟,最后還手把手教我們……”一位“伴讀媽媽”如此描述上課時的情景。她表示,這項培訓有趣、實用,既可作為個人愛好,又可制作成品銷售創收。

響水縣總工會女工部負責人介紹,“伴讀媽媽”也可以結伴到戶外勞動者驛站學技能,手工協會將應邀派師傅到驛站集中教學。

截至目前,30人以上規模的培訓班已經舉辦40多期,累計培訓學員逾1500人次。

組團運營,讓技能變成收入

學會編織手藝的“伴讀媽媽”越來越多。如何讓她們不僅有手藝,而且有收入?響水縣、鎮工會找到縣義工協會網絡婦聯主席薛永林,希望薛永林帶動大家增收。

薛永林是當地手工編織行業的名人,她的手工編織品在市場很暢銷。接到任務后,她先把學會手工編織的“伴讀媽媽”組織起來打擂比武,看誰的編織手藝好、產品俏,然后把其中好的產品進行包裝,投放市場。手藝過關的“伴讀媽媽”可以到薛永林創辦的公司領任務、做項目,產品由公司代銷,收入減去營銷成本后歸編織者所有。

這一舉措有效調動了“伴讀媽媽”的學習熱情,越來越多的媽媽加入手工編織行列。

直播帶貨,讓產品銷路更廣

薛永林公司的職工容量有限,難以滿足眾多“伴讀媽媽”對就業創收的需求。於是,響水縣總又瞄上了時下流行的網絡直播,希望借此幫助“伴讀媽媽”打開編織品銷售渠道。

“伴讀媽媽”們喜歡刷視頻,也經常在網上購物,但當工會提出直播計劃時,她們卻紛紛搖頭,覺得自己沒技術、沒顏值,做不來直播。

為轉變她們的觀念,工會請薛永林開直播進行示范,同時邀請網紅主播、銷售專家、售后專家為“伴讀媽媽”講解如何進行網絡直播、產品包裝、網絡營銷,讓一部分年輕媽媽先通過免費教學編織手藝和展示編織品吸引流量,再從點贊、打賞贈送編織品逐步演化為產品直播帶貨。

對於不具備自營直播條件但編織手藝過關的“伴讀媽媽”,工會組織直播帶貨經驗豐富的網紅做手工經紀人,雙方各展所長、互利合作。

如今,響水縣“伴讀媽媽”手工編織團隊已經壯大到1000多人,僅與薛永林公司合作的就達400余人,編織種類已經擴大到120多種。編織品通過蘇南廠家代銷、公司網上運營、個人直播帶貨、集中線下拍賣等多種營銷模式,產品供不應求,其中72%以上遠銷日韓和東南亞地區。“伴讀媽媽”達到熟練工級別的,月收入超過5000元,一大批“織女”成為靈活就業的職女。

(責編:閆涵、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