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釗
2024年12月24日08:24 來源:工人日報
摩挲著日歷上的肖像畫,回憶起丈夫生前奔赴南極科考的點點滴滴,全國勞動模范、廈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蓋軍銜的妻子王嫣明不禁紅了眼眶,“感謝城院師生設計的這份禮物。老蓋走了11年,大家還記著他!”
不久前,王嫣明收到由福建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和影視動畫學院組建的學生雙創團隊以蓋軍銜為原型創作出的系列文創作品。學生們用原創動漫作品展示了蓋軍銜作為首個進入南極內陸冰蓋參加科考活動的中國產業工人,三赴南極為中國南極科考隊提供機械維護保障,為科考隊員首次登上南極冰蓋最高點作出重要貢獻的傳奇人生。
將“老蓋的故事”融入學校文創周邊、將勞模精神融入學校課程……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校長唐寧告訴記者,11年來,在廈門市總工會的支持下,這樣的巧思始終閃現在校園和“職工學堂”中。
畫下“老蓋”,讀懂匠心
蓋軍銜是廈門城市職業學院1985級機械制造專業的校友。在他離世后,為紀念這位“藍領先鋒”,在廈門市總支持下,學院牽頭打造主題群雕,並定期組織學生赴廈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紀念蓋軍銜打造的“廈工初心使命館”開展勞動主題研學活動。
在一次參觀中,學院師生從蓋軍銜生前好友、南極科考隊隊友王海青的分享中得知,在南極開辟“廈工大道”時,由於環境惡劣,蓋軍銜在冰天雪地裡隻能操作著簡陋的設備一米一米地推進﹔在科考隊沖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前,他利用僅有的德文版原理圖完成3輛雪地車的系統調整和檢修工作……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讓學生對蓋軍銜肅然起敬。
“如果將這些故事細節設計成可視化的文創作品,就可以讓那個‘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老蓋活在更多人心中,也能讓更多青年工人記住這位了不起的‘藍領先鋒’!”秉持這樣的初衷,學院影視動畫專業學生歐靜宜、孫鈺婷和雙創團隊開啟了追尋勞模足跡的創作之路。
據指導老師曾曉暉介紹,他們根據蓋軍銜的手跡、親友和工友的口述以及南極科考隊的專業記錄創作文本,參考勞模的生前照片進行漫畫構圖。“從創意的萌芽到落地,我們花費了7個多月時間,目前以‘老蓋’為原型的文創產品已經迭代到第三代。”在曾曉暉眼中,每經過一次修改與調整,學生們對勞模精神的理解就更深一層。
把“老蓋的故事”搬上舞台
讓“老蓋的故事”依然鮮活的,還有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師生原創的大型話劇《蓋軍銜》。學生們通過藝術手法,風趣、自然地展現蓋軍銜在學校、工廠和南極留下的人生軌跡。該劇於2018年2月開始籌備,當年12月首演,之后每年都以大一新生為主體成立新劇組復排,至今已在校內外巡演7次。這也是今年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職業素養提升月期間復演的經典劇目。
大一新生過宇妃正是通過這部話劇第一次了解到蓋軍銜的故事。“以前覺得‘勞模’這個詞離我們很遙遠,現在發現匠心就在我們身邊,勞模對技藝的執著和追求,讓我印象深刻。”
這樣的演出並不止步於校園。廈門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借助“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廈門學堂,話劇《蓋軍銜》還通過工會線下宣講、線上課堂的方式,推送給更多產業工人。市總還將延伸思政課堂,支持基層職工文藝骨干創作“三工”題材文藝作品,以更“新”的視角、更“活”的方式,讓勞模的故事歷久彌新。
培養“蓋軍銜式”年輕產業工人
在機房教室裡,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指導老師李菁一邊向學生教授物聯網系統實操要點,一邊對照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智慧城市的實際案例,為課堂內的50多名學生提供上機操作指導。學生們透過眼前閃動的電腦屏幕,慢慢摸索著如何在一行行的代碼間提高物聯網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李菁告訴記者,這是學院首批12個“蓋軍銜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項目之一。從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到軌道交通實訓中心,從閩南非遺傳習基地到智慧航空實訓基地,該項目通過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對學生開展分層分類培養,激勵並支撐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找到通向“能工巧匠”的發展道路。
作為廈門市總授牌的首批“職工學堂”,目前該校與蓋軍銜生前工作單位共同設立了以倡導大學生敬業勤業精業精神為主題的“蓋軍銜獎學金”,激勵學子傳承勞模精神,點燃人生火炬,贏得出彩機會。
“傳承是最雋永的告慰。雖然蓋軍銜離去了,但榜樣的力量不會消失。”唐寧表示,學校將持續推進“蓋軍銜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培養更多“蓋軍銜式”的年輕產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