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清 張嬙
2024年12月30日09:54 來源:《工人日報》
“聽說工會在各個街道設立了法律服務站,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值班律師反映了情況,沒想到20天就幫我們追回了拖欠的工資。”日前,山東青島職工胡女士向市北區總工會打來電話,感謝工作人員幫助其討回欠薪。
這樣貼近群眾、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站,在青島共有145家。服務站在醒目位置懸挂勞動爭議化解工作流程,職工可以直觀了解爭議糾紛化解情況﹔站內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室,提供律師固定時間段坐班和職工電話預約點單式服務兩種服務方式,供職工特別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結合自身工作時間進行選擇。
近年來,青島市總工會堅持以職工訴求為中心,通過打造實體化法律服務機構,構建“1+12+145”三級體系,探索“監督+體檢”“預警+聯動”雙向聯動模式等舉措,打造高標准多元解紛平台,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落地見效。
三級體系織密基層“維護網”
2020年以來,青島市總構建起“1+12+145”三級體系,高質量打造工會實體化法律服務機構,織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參與維穩促安基層治理“維護網”。
成立1個市級中心。引入法院、人社、司法、信訪等資源,配備接訪室、調解室、聯動辦公室、熱線辦公室、仲裁派出庭、檔案室等功能室,為職工提供法律咨詢、協商調解、代理仲裁訴訟等“一站通辦”維權服務。
建立12個區市服務機構。推行有場地、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有案源、有績效“六有”標准,全市12個區市、功能區全部建立實體化、規范化法律援助機構,為工會統一、規范、高效化解勞動爭議糾紛、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現實保障。
布局145家職工法律服務站。聯合市司法局,依托鎮街司法所設立鎮街職工法律服務站,夯實“15分鐘職工法律服務圈”實體基礎。結合各類工會驛站建設,部分站點選址汽車城、商貿城、港口、平台企業等場所,密切聯系轄區企業,及時解答職工咨詢、調解爭議糾紛,大量園區內的爭議糾紛得到靈活高效化解,實現勞動爭議“不出廠”。
雙向聯動實現預防在先、化解在前
為將矛盾糾紛抑制在基層和萌芽狀態,青島市總探索“監督+體檢”“預警+聯動”雙向聯動模式,實現職工維權工作的預防在先、化解在前。
聚焦企業發展與職工權益維護,青島市總將重心放到源頭預防化解矛盾上,與市檢察院協同推進“一函兩書”工作,聯合人社部門建立勞動者維權雙向聯動機制,發現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工會可通過“一函兩書”為職工維權。同時,聯合市人社局將“勞動用工法治體檢”納入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主要內容,對“體檢”合格的企業,次年可以免予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書面審查。
2022年以來,累計發出“一函兩書”375份,化解問題600余個﹔免費“體檢”企業2524家,受檢企業勞動爭議大幅下降70%,有效遏制勞動爭議案件增長過快態勢。
2023年,青島市總創新“大數據監測預警+跨部門聯動處置”工作機制,對勞動爭議風險隱患進行超前預警和聯動化解。“該機制由大數據信息共享、預警信息聯合排查、跨部門聯動處置、反饋評價4個分機制組成,取得預警先一步、排查早一步、處置快一步、研判多一步的效果。”青島市總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機制推進以來,累計預警企業809家,覆蓋職工65.7萬人,協同處置重大風險隱患340件,直接減少仲裁立案660件,實現勞動爭議隱患由被動響應向主動預見轉變。
整合資源“串珠成鏈”
聚焦勞動爭議糾紛多元化解,青島市總主動“穿針引線”,鏈接司法、人社、法院等部門,構建起全周期全鏈條勞動爭議糾紛多元化解體系。
發揮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在青島市勞動仲裁立案大廳設立勞動爭議聯合調解工作站,在立案前調解勞動爭議﹔依托仲裁機構工會法律援助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服務站,為職工提供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代理仲裁等服務﹔對接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工作,在線調解勞動爭議。
2020年以來,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07萬件、訴調對接案件6340件,解答法律咨詢6.51萬件,幫助職工挽回損失3.6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市總將工會參與立法擺在重要位置,通過市政府與市總工會聯席會議,將職工法律維權體系納入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並且推動法治工會建設。其中,有兩家工會組織被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
同時,建立領導接訪、領導包案等制度,在法治軌道上辦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聯合市民政局防范化解社會組織領域風險,購買社會組織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引導勞動領域社會組織規范運行、有序參與社會治理。
2022年以來,青島全市工會受理12351職工熱線訴求2710起,涉及金額4956.42萬元,為職工索回拖欠工資等2617.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