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山東省能源工會持續深化“產改”,培育壯大工匠人才和技術工人隊伍——

職工由“工”變“匠”的背后

田國壘

2025年01月16日08:34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山東省能源工會通過搭建4級競賽體系、打通職工成長通道、實施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等舉措,持續深化“產改”,為全省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我們自主研發的‘基於AI智能協同控制的鍋爐智慧燃燒系統’在公司#3、#5爐實施,僅2023年就節約燃料費2229萬元,年減排二氧化碳6萬余噸。”2024年底,國家能源菏澤發電有限公司劉龍創新創效工作室在山東省級創新工作室競賽中脫穎而出,談及工作室取得的成效時,劉龍自豪地說。

山東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近年來,山東省能源工會聚焦培養和發展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著力培育符合新發展要求的工匠人才和技術工人隊伍,多舉措引導推動能源產業職工由“工”變“匠”、向“新”發力,為山東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賽訓結合提升職工技能水平

“我是一名從事海上風電運維的職工,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我不僅實現了業務技能提升,還能與不同地域間行業人才交流經驗,激發了愛崗敬業、建功立業的熱情。”國家電投集團山東海洋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職工彭光遠說。2024年,他榮獲黃渤海海上風電運維技能競賽第一名。

據了解,山東省能源工會大力開展多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搭建國家級、省級、行業級和企業4級競賽體系,以賽促訓、賽訓結合,提升職工技能水平。2024年,先后舉辦、承辦全國首屆礦山鑽探(應急救援)技能競賽、全國工會系統首次核電安全技能競賽、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應急管理和執法技能競賽、全省能源行業網絡安全競賽等,一批高技能水平職工脫穎而出。

為助力產業工人由“工”變“匠”,山東省能源工會規劃了“1+5+N”能源工匠學院建設布局,即以國網技術學院為能源工匠學院主陣地,建設煤炭、發電、核電、風電、油氣5個特色工匠學院和N個專業分院布局,積極推進全省能源工匠學院建設。依托山東能源工匠學院開展“未來工匠”培育計劃,促進青年職工接續成長。目前,全省能源行業已培育各級各類工匠人才5000余名。

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近年來,山東省能源工會指導各委員單位堅持將工匠人才選樹作為評價基層一線創新型、技能型人才重要手段,開辟技能通道,打破一線職工職業天花板,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2024年9月,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推薦評選化工板塊首席技能大師1名、技能大師(一級)2名、技能大師(二級)13名、技能大師(三級)24名。

“獲評山東省首席技師這一榮譽,給了我追求更高目標的動力,也給從事能源化工的人才帶來了更大鼓勵。”作為兗礦能源化工板塊唯一的首席技能大師,魯南化工儀表計算機班班長劉丹丹成了技術工人的榜樣。

近年來,兗礦能源全面打通職工成長通道,推行技能大師評級制度,累計評選技能大師204名,其中首席技能大師6名,最高年薪可達70萬元。目前,兗礦能源共有特級技師21名、高級技師584名、技師和高級工9000余名,佔擁有技能等級職工人數的55.3%。

“金點子工程”激發創新創效活力

為強化全員創新意識,不斷增強自主創新力與核心競爭力,山東省能源工會廣泛組織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網上練兵、“金點子工程”“五小”等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2024年以來,引導各企業投入近千萬元,先后培育省級全員創新企業40余家,打造兗礦能源高興亮、謝翠紅和義橋煤礦張超晨等職工領軍的省、市級創新工作室100余個,獲國家、省部級獎200余項。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職工針對設備的功能和性能參數創新研制電氣綜合維修試驗裝置,僅需接通220V電源,即可實現多種試驗電源、電烙鐵、三相同步測試及寬電壓大電流直流電源功能,解決了維修變頻器時所需低電壓、大電流直流電源的問題,年創效可達20余萬元。

“2024年,全省能源行業實施‘金點子工程’近千項,取得技術創新項目800余個,取得國家各項專利90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數億余元。”山東省能源工會主席吳曉瑞說。

(責編:盛月、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