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濃曦 祝盼
2025年01月20日08:36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1月17日,陝西省榆林市在該市檔案館舉行儀式,榆林市總工會將該市延安時期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模范和先進集體檔案移交市檔案館。
據介紹,這次移交的檔案,榆林市總耗費了6個多月周密安排部署、多渠道搜集、細致比對整理。檔案整理從1943年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開始延續至今,長達82年時間,涵蓋了中省市各級政府表彰勞模83次,共組卷2367卷,卷內共16521件,內含75067頁資料。
據粗略統計,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一級獎勵的勞模和先進職工約1809人。榆林市總這次共收集整理受獎勞動英雄及模范工作者名錄共1118人,其中榆林籍勞模84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榆林市勞模和先進集體共2586個。其中,中省市各級勞模2286人(全國勞模和享受全國勞模待遇的34人,省級勞模和享受省級勞模待遇的808人,市級勞模和享受市級勞模待遇的1444人)﹔先進集體300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狀7個,全國工人先鋒號8個,省先進集體42個,省五一勞動獎狀9個,省工人先鋒號36個,市先進集體99個,市五一勞動獎狀99個)。
“今年是‘百年工運’紀念年,勞模檔案移交給市檔案館,可以充分發揮市檔案館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專業性、規范性作用,確保勞模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這是我們勞模服務管理工作的一次重要提升,是我們對勞模精神的又一次致敬。”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馮光宏說,這次搜集整理,一是向過去延伸,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橫山人吳滿有當選為陝甘寧邊區第一個勞動英雄,還涌現出勞動英雄劉玉厚、甲等勞模楊步浩等﹔二是從寬處拓展,將原有人社等部門評選的先進模范,也納入市總服務管理勞模范疇﹔三是往深處挖掘,把每一個勞模的成長歷程和成長根源弄清楚﹔四是在細處核查,不讓一個勞模有一絲瑕疵﹔五是全方位收錄,應歸盡歸,應錄盡錄,應享盡享,確保不漏一人。
在搜集整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郝家橋、綏德革命紀念館、黨史研究室等地﹔查閱了各個縣的縣志、《解放日報》《晉綏日報》《三邊報》等報紙雜志的有關紀實報道上千余份﹔上門走訪和電話隨訪了勞模或其家屬653人次﹔前往勞動英雄們生產、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並結合知情人士的回憶,逐一對人物事跡進行考証,還以勞模們留存的照片、文件為選材翻拍制作了圖像861份。對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勞模資料,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勞模,除了現有庫藏檔案外,通過省檔案館調閱年代較久遠的全國和省級勞模評選資料315份﹔協調各縣市區總工會、檔案館搜集整理評選的登記表等原始資料,並修補破損原件287份﹔對接市直相關部門,通過勞模管理系統等軟件查閱梳理上萬份表彰決定等資料。
“勞模檔案真實記錄了不同時期勞模工作情況和學習狀態,是具有保存與利用價值的各種文字、照片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重視勞模檔案的征集、整理,合理有效保護利用和管理勞模檔案,對於將勞模精神賦予新的時代精神發揚光大,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榆林市總副主席劉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