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中山連續3年舉辦工會工作創新交流比賽,激勵工會工作者主動作為——

工會創新活力這樣“賽”出來

葉小鐘

2025年02月14日14:59  來源:工人日報

用5分鐘時間,展示創新項目的服務內容、開展過程、能解決什麼問題——這是近日廣東省中山市舉辦的工會工作創新交流比賽現場。在中山市總工會看來,這樣的比賽對謀劃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中山約有282萬名產業工人,是中山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創新工會工作培育新質生產力,是中山市總工會面臨的新要求。如何激發全市各級工會改革創新熱情,激勵工會工作者主動作為,成為中山工會的重要命題。如今,這個命題有了新的解題思路——以賽促學。

參賽項目圍繞創新服務展開

自2022年以來,中山市總已連續3年舉辦工會工作創新交流比賽,參賽人數逐年增加,項目逐年豐富。選手圍繞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數智工會建設、職工技能提升等中心工作和熱點領域比本領、賽“創新”。3年來,共有462個創新項目參賽,其中2024年有171個項目參賽。

在近日舉行的工會工作創新交流比賽決賽中,參賽項目圍繞創新職工服務工作展開,如《“五步變革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破局創新》項目聚焦職工隊伍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需求,助力職工隊伍成為企業轉型的主力軍﹔《人大+工會,繪就服務職工新“楓”景》項目通過整合人大和工會的資源優勢,聚焦構建更全面有效的服務職工新體系﹔《以賽增訓,3+N機制賦能調解新格局》項目聚焦探索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新模式﹔《“AI地圖”讓工會服務觸“手”可及》項目通過構建AI工會地圖,推動工會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職工質量與效率。

中山市總對賽事的組織發動、活動形式、參賽覆蓋面、評委陣容等方面,因地制宜不斷深化和優化。面向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鎮街工會干部、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干部3大群體舉行專場初賽,脫穎而出的項目進行最終決賽,目前基本覆蓋了鎮街以上的工會工作者。

為工會工作者打造施展才華的舞台

賽事舉辦以來,中山市總不斷總結經驗,通過打造一個賽事品牌、培育一批工會人才、選育一批工會項目,推動賽事水平持續提升。

在打造賽事品牌方面,中山市總已將其打造成一項認可度高、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工會系統創新賽事。比如,本次比賽邀請了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總工會干部以及勞模工匠代表、專家代表和基層工會代表等19人,評委陣容再次擴大,既確保了賽事的專業與公平,又擴大了賽事影響力。

大賽還為工會工作者打造了盡展其才的舞台,培育了一批工會人才,其中既有工作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也有初出茅廬的工會新兵。同時,賽事影響力、覆蓋面不斷擴大,已經從市總工會及下屬事業單位、市三工聯動職工服務中心向23個鎮街總工會輻射。

此外,大賽還選育了一批工會項目,主題涉及基層工會工作等多方面,除了考驗參賽者的現場展示能力,還要求項目必須兼顧創新性、實效性、可復制和可推廣性。

東區街道總工會專干李倩影的創新項目《以“小調解”助“薪”安,構建繁榮社會“大和諧”》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三等獎。該項目通過創新性打造勞動爭議三方聯合調解中心,實現矛盾化解機制前移。“這場以賽促學的比賽,讓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還對標學習了其他優秀項目,進一步拓寬了工作思路,為開展工會工作積累了經驗。”李倩影說。

推動創新項目成果轉化

以點帶面、輻射引領,是中山工會舉辦工會工作創新交流比賽的重要目的。借助大賽,中山工會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一方面,賽事為工會工作者提供了展示創意、平等交流的機會,形成比學趕超、互相學習借鑒的氛圍,迸發新鮮活力。另一方面,賽事知名度、吸引力、影響力不斷提升,參賽范圍覆蓋面向全市工會系統逐步延伸,推動了全市工會干部業務水平提升。

此外,中山工會更注重賽事項目落地轉化。“創新項目能否向更大范圍推廣,是衡量該項目好壞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中山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總把大賽中涌現的創新項目整理成冊,進一步推動創新項目落地見效與成果轉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會工作新模式。

(責編:皮博、張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