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龍翔
2025年02月17日14:16 來源:工人日報
陽光撒進窗台,為上海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內的“小家”再添了一份暖意。18歲的湯正從院子裡的球場回來,簡單洗漱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在公用廚房的冰箱裡拿出採購的食材,一陣煎炒烹炸之后就可以和伙伴們大快朵頤,抽空還能在社區的洗衣房裡將換洗衣物洗淨。
球場、洗衣房和廚房,離他的房間都不過幾步之遙,讓這位社區內最年輕的住戶幸福感滿滿:“我從老家來到上海,現在在一家企業做實習電工,有幸在企業工會的指導下申請住進了這裡。”
在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的過程中,閔行區總工會找准職工群眾的安居痛點,與區房管局等有關部門攜手,按照“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原則,在全區14個街鎮(工業區)以嵌入式、廣分布的方式,籌措一批低租金、可負擔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房型以2∼4人間為主,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截至目前,閔行全區累計籌措房源6.8萬套(間),上市供應5.5萬套(間)。“十四五”期間,閔行預計完成保租房籌措7萬套(間)、供應6.3萬套(間),承擔了全市供應量的1/6。
在閔行區總工會的建議下,各類房源在房型設置上具備了靈活性,提供了從一張床到一間房再到一套房的方案,充分考慮了不同情況職工的居住需求,並為做好新時代職工“全生命周期服務”提供了空間。
小許和小楊是一對新婚夫妻,2024年他們入住了一套位於新黃浦·筑夢城吳涇人才公寓三室一廳的新房,房租較市場價更為劃算。“我和愛人在附近上班,都是老師。”小楊從閔行工會到學校的推介上得知,這裡屬於保租房,他們恰好符合申請條件,“這裡不僅租約穩定,還能協助辦理居住証和提取公積金支付租金,並且是民用水電和燃氣收費標准。”小楊告訴記者。
用優質的供給服務人民、聚力創造高品質生活。閔行區總工會對職工的關愛並沒有在入住之后止步,各類文體和服務活動被不斷配送到各社區,健身房內跑步機、橢圓機等設備不斷添置到位。“樂器、滑板、唱歌、運動……這次活動讓我看到大家在熱愛的領域閃閃發光,是一次很特別的聚會!”在一場工會組織的“下樓坐坐”活動中,住戶劉先生慢慢發現,工會為社區陸續安排了青年讀書、音樂節、手工制作、攝影課程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職工越聚越多,閔行區總工會還注重為基層賦能,以民主的方式解決民生的問題,用協商的辦法解決治理的難題。在當地某社區,有一個“回聲花園”。緣起在工會組織參與搭建的社區議事平台上,兩個租戶提議,能否由租戶和社區一起共創一個生境花園。經過協商一致后,這群“90后”年輕人便擼起袖子干了起來,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原本的空地搖身一變成為了共享花園。大家為它起名為“回聲花園”,意思是“隻要你發聲,就一定會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