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壘 鄧崎凡 盧越
2025年03月11日08:24 來源:工人日報
“2024年,集團超過2.5萬名職工提出45萬條創新改善意見,共創造效益8.6億元,公司參與創新的職工超過90%。”全國兩會上,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火花科研小組組長王欽峰代表向記者分享了這組數據。
豪邁集團是全國首批6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全面試點單位中的唯一一家非公企業。好制度在企業落地,激發了產業工人的創新活力。
這背后,是豪邁集團吸納了近6000名優秀骨干職工為公司股東。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維護勞動經濟權益,增強產業工人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代表委員們認為,要打通堵點、破解難點,以待遇提升為牽引,推動“產改”走深走實,推動政策落地實施,全面激發產業工人創新創造能量。
“評為高級技師可享受700元技能補助,獲評礦井‘一級工匠’每月可獲得1000元津貼獎勵……”河南能源集團永煤公司車集煤礦機電一隊電工班班長游弋代表介紹,企業的激勵機制實施后,全礦高級工以上人員佔比從17%提高到了22%。
這和很多年前的情況不同:當年游弋代表報名中級工技能評審時,不少同事得知要交120元的報名費后,覺得不劃算,又拿回了報名資料。
游弋代表說,“產改”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讓大家嘗到了“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的甜頭,大家提升技能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他建議進一步細化讓產業工人受益的好政策,讓工資與個人技能、創新要素深度挂鉤,允許技能人才以技術能力等級入股,通過提供崗位補貼、能力補貼、獎金等方式適當拉開收入差距。
“以技提職、以技提薪,是激勵職工向上發展的有效機制,對企業和職工是一種雙贏。”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原部長粟斌委員說,全總2023年發布的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職工最希望單位工會開展或加強的職工服務工作,排在第一位的是“提高職工工資收入”。他建議,突出崗位價值和業績導向,合理劃分基本薪酬和績效薪酬的比例,構建縱向薪酬晉級、橫向薪酬晉檔的動態薪酬體系。
“新八級工”制度賦予企業更加靈活的人才評定權,有力推動了技能人才職業發展。不過,中國石化茂名石化煉油分部催化精制部主管技師阮陽越代表發現,部分企業因為成本考量、認識不到位等因素,落實制度的動力不足。她建議,強化企業激勵,對全面實施“新八級工”制度、積極開展技能培訓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費抵扣或階梯式補貼,增強他們主動落實制度的內在動力,進一步暢通產業工人職業發展路徑。
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政策已出台多年,但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稱互認在一些地方還不通暢。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車體分廠電焊工、中國中車首席技師孫景南代表建議,增加社會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認可度,通過制定晉級補貼政策,激勵產業工人更加主動參加技能等級認定,鼓勵企業建立技能人才與職業薪酬、崗位聘任相銜接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好政策出來了,在實施層面還要有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手段。”中國一汽首席技能大師、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鹿新弟代表發現,對於職工的創新成果,一些企業“獎勵可給可不給、給多給少企業說了算”。他認為,將技術創新獎勵納入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可以破解這一難點,保障“有為者有位”,實現“技高者多得”。
讓好政策發揮好效果,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動車段動車組機械師董宏濤代表此前也建議,通過建立督導機制讓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加速落地。
“強化國有企業政治責任,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和地方大型國有企業的帶動作用。”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宏光代表認為,應持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
3月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在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區域、行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合理確定技能人才起點工資,推動工資分配向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這讓中國電科安徽博微長安電子有限公司焊工黃春燕代表對未來充滿信心:“將從根本上激發技能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本報北京3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