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
2025年03月17日09:05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工會會員人數超過300萬人、救助和慰問患病職工24萬余人次、建設24小時智能化服務驛站2006家……天津工會在黨的領導下,認真履行團結動員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和維權服務基本職責,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作出重要貢獻。
天津是中國近代工人最早產生和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之一。天津總工會自1925年成立起就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圍繞黨的綱領和每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團結動員廣大職工賡續紅色血脈,砥礪奮進、開拓創新,打造了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品牌和工作亮點,書寫了天津工運百年華彩樂章。
傳承紅色基因 壯大工會組織
天津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一座青磚灰頂的三合院,前來參觀學習的職工群眾絡繹不絕。這裡是第一位天津籍中共黨員、天津工運領袖安幸生烈士的故居。
1925年8月4日,天津總工會成立大會在廣東會館召開,發起方為天津紡織工會、印刷工會、海員工會等五大工團。大會審議通過《天津總工會章程》,選舉楊茂如等15人擔任執委,選舉安幸生擔任總工會委員長。
天津總工會的成立更好地團結了天津工人群眾。至1925年底,天津總工會會員人數發展到1.79萬人,極大壯大了階級力量和斗爭聲勢。
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創了天津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做主新紀元。1950年1月10日,天津市工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天津市總工會正式成立。當時,全市有職工34萬余人,發展會員近20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市總工會團結帶領職工投身現代化建設主戰場,持續擴大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有效覆蓋,全市工會組織、會員人數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2024年9月底,天津已建會單位8.8萬家,工會會員超過300萬人。
進入新時代,天津創新組織覆蓋方式,推動工會組織向非公經濟、平台經濟等拓展。目前,在津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全部建會。截至2024年底,天津新業態領域建會單位2663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達74.6萬人。
創新服務內容 維護職工權益
2002年1月,天津市總工會創建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通過困難救助、免費職介、法律幫扶等服務,及時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問題,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天津工人和工會工作的新征程。隨著“服務化、體系化、品牌化、創新化、數智化”的工會改革逐步推進,天津市總工會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工會工作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實踐創新和方式創新,大幅提高工會服務職工的效率、能力和水平。
2018年,天津市總工會創新推出在職工會會員大病救助和住院慰問制度。截至2024年底,累計投入資金5億余元,救助和慰問患病職工24萬余人次。
2023年4月,天津市總工會實施“我和一線勞動者在一起”工作制度。全市工會干部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察實情、解難題、轉作風、促實干的工作新氣象扑面而來。
從職工退休前“四個一”暖人心服務,到生日入戶慰問等關愛高齡勞模的系列舉措,從打造“春送崗位、夏送涼爽、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四季幫扶工作品牌,到“沽上春好”元宵節燈會等“工”字特色、“津”味濃郁的職工先進文化品牌……一項項暖心舉措,讓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線上線下賦能 豐富陣地載體
初春時節,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內,職工群眾或在運動功能區打球、跑步,或在生態功能區唱歌、跳舞,或在職工圖書館讀書學習。
這座始建於1952年的園林式工人文化宮,2022年升級改造重新亮相后,成為天津市總工會面向全市職工的大型服務綜合體。此外,天津還建立市職工服務中心和16個區總工會職工服務(幫扶)中心,服務職工的載體進一步拓展。
在河西區首家“智能化+自助式”工會驛站——天津市文化中心工會驛站內,小哥們正坐在AI健康監測儀前進行多模態智能檢測。
類似的24小時智能化工會驛站在天津已有2006家,其中60家入選全國最美工會驛站。2019年以來,天津已建立6015家工會驛站、9個全國“司機之家”、115個工會服務“司機之家”,全方位服務廣大戶外勞動者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線下陣地多點開花的同時,“津工智慧平台”、雲端職代會等線上載體也讓工會服務觸手可及。
動動手指就能在線學習,點點屏幕就能搶到免費電影票,單身青年還可通過“在線紅娘”尋找另一半……這是天津市總工會打造的“津工智慧平台”服務職工的多個場景。該平台連續6年獲評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省級十佳”平台。
從園林式工人文化宮,到重點區域15分鐘服務圈交叉覆蓋的工會驛站,再到“智慧工會”建設,天津工會不斷豐富履職手段,線上線下賦能,陣地載體建設實現迭代升級。
風雨百年,初心不變。天津工會將認真履行團結動員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和維權服務基本職責,積極投身天津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