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波
2025年03月20日08:52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打造“工”字號職工文化特色品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服務職工辦實事項目……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工會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打造一批叫得響、有實效的工會工作品牌,在履職盡責中彰顯擔當作為。
內蒙古工人運動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無論是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還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地區以鐵路和煤礦工人為主的產業工人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全國工人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9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工會籌備委員會成立。1955年7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開啟內蒙古工人運動的新篇章。
多年來,自治區總工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與務實行動,打造出一批叫得響、有實效的工會工作品牌,切實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心用情當好職工信賴的“娘家人”。
團結引領職工聽黨話、跟黨走
1983年6月,自治區總工會與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團委聯合開展“振興中華、建設邊疆”讀書活動﹔1985年5月,自治區總工會召開全區職工讀書自學活動表彰大會……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用堅定的信念引領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一直是自治區總工會的重要使命。
在2024年歲末的北疆“中國工人大思政課”中,一場“中國夢·勞動美——閱讀經典好書 爭當時代工匠”全區工會示范性主題閱讀交流活動吸引了眾多觀眾。近年來,自治區總工會持續打造“工”字號職工文化特色品牌,圍繞重大歷史節點開展“中國夢·勞動美”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組建專家名師庫和勞模、職工宣講團,為2000多萬人次職工開展宣講,以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
同時,自治區總工會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建成112個職工文化陣地、7100多家職工書屋、1200多家職工講堂﹔組織北疆職工烏蘭牧騎進車間、進廠礦、走邊關,送去近300場慰問演出﹔開展以“石榴花開別樣紅”為主題的職工演講、“我們的新時代”短視頻大賽等活動11萬余場次,服務職工2000多萬人次,推動全區職工文化建設繁榮發展。
鍛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是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的工作主線。
新中國成立后,自治區廣大職工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20世紀60年代初,由勞動模范、能工巧匠、管理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等組成的自治區職工技協隊伍奮戰在生產一線,開展企業技術革新、技術創造、技術攻關和合理化建議等活動。1984年,“安康杯”競賽活動自包頭市發起並在全國推廣。
近年來,自治區總工會聚焦重點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開展50項全區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帶動4.06萬家建會企事業單位開展競賽活動﹔舉辦覆蓋17個行業(產業)、1262個工種的全區職工職業技能比賽,促進職工素質提升。
聚焦創新創造,自治區總工會打造2963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全區涌現8.62萬項創新成果、1.423萬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自治區總工會不斷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制定《內蒙古自治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方案》等文件,建立28所內蒙古工匠學院﹔開展農牧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幫助2.4萬名農牧民工提升學歷能力。
2024年,自治區總工會團結凝聚全區廣大職工和產業工人投身“五大任務”“六個工程”主戰場,開展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勞動競賽大會戰、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產業工人在行動等“十大行動”。2025年,自治區總工會緊盯“六個行動”部署27項重點工作,激勵廣大職工立足崗位,持續為強區建設作貢獻。
服務送到職工心坎上
1985年,內蒙古自治區工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提出,各級工會要關心職工生活,盡力解決職工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而又能夠解決的問題。
作為職工群眾的“娘家人”,多年來,自治區總工會時刻把廣大職工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問題放在心上。
2016年以來,自治區各級工會通過組織開展京津冀蒙跨區域促就業招聘活動、醫療救助等方式,幫助56171戶建檔立卡困難職工解困脫困。
2019年,內蒙古職工互助保障協會成立。開展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行動,每年為每位參加職工補助10元,累計投入參保補貼8507萬元,發放補助金3.23億元,有33.3萬人次受益。
從2023年開始,自治區總工會通過“暖邊北疆行”活動,投入3378.5萬元慰問邊境、口岸職工和守邊固邊紅色堡壘戶、黨員中心戶2.67萬名。召開全區工會助力自貿區創建工程打造北疆亮麗口岸工會推進會,投入1660萬元支持邊境地區及12個陸路口岸的工會組織和職工之家建設。
2025年,自治區總工會推出服務職工辦實事項目12項,進一步提升廣大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慧宇表示,自治區總工會將進一步健全完善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努力實現資源整合、組織結構優化、工作能力提升,在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生動實踐中彰顯工會擔當、貢獻工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