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廣西著力在新興領域新興群體中加強行業工會建設,最大限度把勞動者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

漁民工、快遞員、果農有了溫暖的“家”

龐慧敏

2025年03月26日08:12  來源:工人日報

漁民工看到工會通過集體協商解決了自己的工作環境差、待遇普遍偏低等問題,紛紛加入工會﹔一些漁船主發現工會在解決用工不穩定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也積極支持在漁船上建立工會……發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地角街道的傳統產業——海洋捕撈業中的變化,源於自治區總工會在海洋捕撈行業加大了建會力度。

近年來,廣西著力在新興領域新興群體中加強行業工會建設,最大限度把勞動者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截至目前,自治區共建立160個市、縣級行業工會聯合會,覆蓋基層工會2919個,涵蓋7637個法人單位,會員人數22萬余名。行業工會在破解中小企業工會開展活動難、依法維權難等問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探索行業集體協商新模式

北海市海城區地角街道有漁船300多艘,漁民超過2600人。長期以來,漁民工的工資待遇由船東和漁民工隨行就市口頭商定,待遇普遍偏低。多年前,北海市總工會積極推動建立地角街道漁業工會聯合會,並開展集體協商工作。

漁業工聯會實行漁業服務行業“點、片、面”三輪協商模式。即漁船工會代表漁民工與船東進行點上的協商﹔漁船服務部代表船東與漁業服務部工會代表漁民工進行片上的協商﹔漁業服務部中的企業代表與漁業工聯會進行面上的協商。 協商模式確定后,漁業工聯會還需解決行業工資集體協議覆蓋下的各漁船個性問題。在簽訂行業集體合同共性條款基礎上,漁業工聯會推動各漁業服務部工會代表漁民工再與船東逐個簽訂工資集體協議,使行業性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

據悉,2008年當地漁民工的月最低工資為1300元,2023年達到4600元以上,遠高於北海市勞動力市場部分職位(工種)工資指導價位中漁業生產人員的低價位工資標准。

建立行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目前,南寧市擁有快遞企業超300家,快遞從業人員超3.6萬人。動輒被罰款、丟失包裹、休息休假難、交通安全隱患等問題不時困擾著從業者。

快遞員胡小宇(化名)在工作中不幸受傷,卻遲遲未能獲得用工方的賠償。有關方面組織雙方開展調解工作。在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推動下,雙方很快就賠償方案達成一致。

據悉,南寧市總工會、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聯合相關部門建立“企業調解+行業調解+多元調解”機制。一方面,成立市快遞行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通過委派工會律師定期在各快遞企業輪流坐班,為快遞行業勞動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設立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聯合調解中心新業態調解室,與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設立“中轉室”銜接調解與速裁,縮短勞動者維權周期。

2024年以來,南寧市累計調處快遞行業勞動爭議案件115件,調解成功率達93%。

發揮行業工會作用助推行業發展

桂林市永福縣是羅漢果原產地。2023年9月,永福縣羅漢果行業工會聯合會成立。工聯會通過在一些規模大、基礎好的企業中率先建立工會組織,帶動羅漢果加工、電商等小微企業建會。

“多虧了工會,我們才不至於顆粒無收!”種植戶韋大姐回憶道。2023年,羅漢果價格大幅度下跌。該工聯會多次組織力量,與鄉鎮領導、公司負責人和種植戶交談,提出具體措施,保障了果農的利益。

2024年,該工聯會還邀請羅漢果種業和加工方面的專家上門,為工會會員開展技術培訓,受到職工和企業歡迎。

自治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組建行業性工會,擴大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和城鎮就業、農業轉移的產業工人的組織覆蓋面,同時,加大對行業工會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持保障力度,多舉措提高行業職工的整體素質和技能,助推行業發展。

(責編:盛月、張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