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勁 通訊員樊紅玲 賈夢婷
2025年03月26日08:33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早上 8:00,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的甘州區工人文化宮准時響起指令:“預備 —— 起!”10余名銀發學員在太極教練的帶領下,悠然舒展身體,一招一式盡顯從容。目前,這座工人文化宮正在成為職工家庭全齡段 “充電驛站”,在4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場館內,通過“職工充電站+銀齡新課堂+青年加油站+少兒成長營”四大服務矩陣,搭建起覆蓋職工家庭全年齡段的綜合服務體。
在形體訓練室,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的職工王麗娟正專注調整儀態,跟隨形體老師的節奏認真練習,“工會提供場地,教育機構配備師資,這種‘雙師課堂’讓我們既享受專業指導,又能靈活安排時間。”王麗娟難掩喜悅。
今年以來,甘州區總工會採用“工會主導+專業運營”模式,聯合當地的專業素質教育機構全面提供全時段的文體服務。早上,銀發學員在教練的指導下練太極,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中午,職場人士利用午休時間走進台球室,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午休爭霸賽”﹔傍晚,親子工作坊裡家長與孩子攜手合作,共度溫馨時光﹔夜間,青年學子們在自習室挑燈夜讀。而寒暑假期間,則推出“成長護航計劃”,教育機構派駐12名專業教師組建團隊,開發出包含課業輔導、珠心算訓練、創意手工等八大類素質課程,配套人性化預約課程管理系統,實現跨校區課程資源實時調配。
夜幕降臨,工人文化宮依舊活力涌動。職工自習室內,即將備考社工証的張莉正專注看書。“在家看書靜不下心,下班后在這看書、做題,效率很高。”工匠創新工作室裡,泥塑工藝傳承人賀吉凱正指導學員制作孔子泥塑作品。目前,工會會員憑身份証就能辦理“全家成長卡”,可跨校區實時預約課程。新增設的手機攝影、短視頻創作等十余項數字技能課程,將持續豐富職工家庭的“文化菜單”。
如今,這座文化宮被職工稱為“第二學校”,成為滋養精神、傳承文脈的文化地標。甘州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充電驛站”服務內涵,通過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打造職工素質提升、家庭成長支持、文化傳承創新的三維賦能平台。在服務職工家庭全方位成長的同時,為區域人才培育、文化振興注入新動能,切實發揮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