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壘
2025年04月01日08:50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國各地紡織企業普遍推廣,每年可為國家多生產4.4萬件棉紗﹔許振超從一名普通碼頭工人成長為“金牌工人”,再到成為“人民工匠”……山東工會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推動高質量發展火熱實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貢獻智慧與力量。
縣級以上政府將“產改”納入本級發展規劃﹔通過“一函兩書”制度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予以督促整改﹔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3月20日,《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修訂通過。這是山東省總工會貫徹落實工會法生動實踐的又一注腳。
翻開山東省總工會編著的《圖說百年山東工運》,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難忘的歷史事實,生動呈現了山東各級工會組織組織動員全省工人階級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宏偉事業作出的貢獻。
時代在變,初心不改。如何引導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如何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建功立業、創新創造?如何在履行工會基本職責上提質增效?這是山東工會不斷探索的課題和奮進的方向。
求索奮進始終如一
暮春時節的濟南五龍潭公園,曲水流觴、萬柳翠綠、游人如織。佇立在蒼鬆翠柏中的王盡美、鄧恩銘塑像,無聲訴說著早期山東工人運動的艱難求索和不屈斗爭。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同年,王盡美等人組建了山東第一個工會組織——津浦鐵路濟南大槐樹機車工廠工人俱樂部。隨后,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礦業工會淄博部等工會組織相繼成立。
1937年12月26日,由礦工和鐵路工人參加的淄博黑鐵山起義,打響山東工人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1940年8月6日,山東省職工抗日聯合總會(即山東省總工會)在沂蒙抗日根據地誕生,這是山東工運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從此全省有了統一的工會組織。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山東各級工會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建功立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同時,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和“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企業工會工作原則,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新時代以來,山東工會錨定“走在前、挑大梁”,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投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在全社會唱響新時代“咱們工人有力量”,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貢獻智慧與力量。
克服困難勇攀高峰
春季的齊魯大地,沃野千裡、生機勃發。以技能提升、工會送崗到鄉村、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村工匠人才培育、勞模服務引領為主要內容的助力鄉村振興“十大行動”勞動競賽正在大棚果園、海洋漁場、加工車間火熱開展。
遙望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山東各級工會廣泛團結、教育、動員廣大職工以主人翁姿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青島國棉六廠職工郝建秀創造了7個月細紗皮輥花率平均僅0.25%的新紀錄。“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國各地紡織企業普遍推廣,每年可為國家多生產4.4萬件棉紗,相當於供400萬人一年用布的棉紗,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
從一名普通碼頭工人到“金牌工人”,再到成為“人民工匠”,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高級經理、橋吊專家許振超的經歷,是山東工人階級以克服一切困難的魄力和勇氣,不斷掀起新生產熱潮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山東省總工會聯合開展“十強”產業勞動競賽、“齊魯工匠”建設工程、企業全員創新等工作,全省各級工會培育選樹的5000多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為職工創新創造的“孵化器”。
2024年,山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100項“聚力強省建設·建功高質量發展”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參賽職工超408萬人﹔成立省級工匠學院聯盟,建成各類工匠學院143所,培訓職工90萬人次。
完善機制情暖職工
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是山東各級工會始終挂在心頭的職責所系。
1994年4月,山東省總工會把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拓展為送溫暖工程﹔1996年10月14日,山東省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成立﹔1997年,全面開啟“金秋助學”活動……進入新時代,山東各級工會堅持職工需求導向,做強主責主業,健全維權機制,強化陣地建設,切實增強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5月,山東省總工會與濟南市總工會聯合打造的職工綜合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各級工會服務中心普遍設立信訪接待、幫扶救助、就業創業、法律援助、互助保障、綜合服務六大平台,為職工提供普惠性、常態性、精准性服務。
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山東省總工會探索建立訴調對接、四方聯動等維權機制,推廣“一樣本兩指引”,推動各縣(市區)全部建立工會法律援助實體化機構。
工人文化宮是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2019年以來,山東省總工會對全省116家工人文化宮集中進行整治提升,投入資金1.57億元,撬動政府劃撥、配套投資近24億元,強力打造職工精神文化新家園。
隻爭朝夕,不負韶華。山東省總工會將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奮力譜寫山東工運事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