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賴志凱
2025年04月07日09:17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近日,2025年北京工會公益伙伴項目及承接社會組織名單確定,北京市總工會出資400萬元,購買50家社會組織承接的55個項目。
據悉,為切實延長工會工作手臂,形成社會組織服務職工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並推廣復制,攜手更多“公益伙伴”更好服務職工,不斷擴大工會“朋友圈”,自2025年起,北京市總工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命名為“首都工會公益伙伴項目”。
據介紹,在面向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各產業工會及各區總工會征集需求,並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圍繞首都實際,2025年首都工會公益伙伴項目把服務職工需求和促進職工創新作為重點方向——聯系引導服務類社會組織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就業培訓、安全生產、服務幫扶、職業健康、城市融入、子女托管托育、生活品質提升、志願服務等服務﹔聯系引導科技類社會組織,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職工創新產品和職工創新載體,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和北京國際創新中心建設。
在此基礎上,北京市總工會發布了《關於開展2025年首都工會公益伙伴項目工作的公告》,引起了社會組織的廣泛關注。最終,共有185家社會組織提交了256份申請。經過資格審查、材料初審,共有70個項目(涉及61家社會組織)進入立項評審階段。這61家社會組織都已經建立了工會,並獲得了3A以上的社會組織評估等級。
立項評審採取現場答辯的方式,評審專家根據每個項目情況,對項目可行性、規范性、創新性、專業優勢、實施計劃、經費預算、社會效益等方面逐一點評,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並評定分數。經現場打分和綜合評定,最終確定55個項目。其中新業態群體類11個、科技類11個、服務類33個。
北京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正式進入項目實施階段。后續將按計劃進行日常監管、中期評審、結項評審、結項審計、總結經驗等工作,力爭通過工會對社會組織的引領、服務、賦能、協同等方式,年末形成若干成果和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