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百年鑄輝煌 奮進新征程】創新打造“中國工人大思政課” 切實提高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針對性實效性

2025年04月21日08:17  來源:《工人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就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重大意義、根本任務、方針原則、戰略舉措和科學方法,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是全國總工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創新性實踐,是落實黨中央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抓手。各級工會要切實履行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政治責任,叫響做實“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團結引導億萬職工群眾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一、加強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正確方向

黨的領導是推動“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建設的根本保証。要深刻認識堅持黨的領導在“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建設和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思政課建設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思政課建設全過程各環節,確保思政課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行。各級工會黨組織要落實打造“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主體責任,從工會工作全局謀劃,將其與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工會上下共同打造“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合力,努力實現“工會事事有思政、干部人人講思政、工人處處學思政”。要健全完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建設領導機制,加強與宣傳、教育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工會內外互通有無、共同推進思政課建設的生動局面。要加大資金投入,用於課程資源開發、師資力量培訓、宣教活動開展等,同時,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正向激勵,做到組織保障有力到位。

二、完善體系建設,提升“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整體效能

全面系統的體系建設是“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堅實基礎。全總印發的《關於創新打造“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工作方案》,從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要求、主要舉措、組織保障等方面,對“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要圍繞“講什麼、誰來講、向誰講、怎麼講”,組織各級工會共同完成“百千萬億”工作目標,全面提升“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整體效能。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在成立伊始,全總就以喚醒工人階級覺悟為己任,通過出版報刊、開展夜校等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動員工人階級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而奮斗,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要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黨和國家中心大局和重大決策部署、紅色歷史、建功立業創新創優事跡、職工群眾關心關注話題,立足地區、行業實際,開發設計好課程目錄,打造“大思政課”精品力作。要深入挖掘宣傳利用紅色工運資源這一思政教育“活教材”,引領廣大職工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力量。要強化隊伍保障,注重發揮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大國工匠、最美職工等先進人物的主體作用,廣泛吸納專家學者、思政教師等加入“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專家名師庫,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要整合宣傳資源,制作職工喜聞樂見的思政產品,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內容多實新、形式短平快,把“中國工人大思政課”講好講深講活,既接地氣、有實效,又能讓工人聽得進、用得上,促進思想和行動的統一。

三、聚力各方協同,推動“中國工人大思政課”資源共享

“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屬於社會“大課堂”,隻有與學校思政教育“小課堂”資源共享,才能更好地協同企業共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深化“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通過多樣化的線下活動、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表演、勞動成果展示、勞動項目實踐等,讓勞模工匠以“接地氣”的生活話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政治話語、學術話語。特別是針對職業院校學生,通過大師帶小徒、結對子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技能,在學生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領著學生朝前跑。要跟上年輕人的步伐,充分用好工會宣傳陣地,通過在工人文化宮、職工書屋、紅色工運教育實踐陣地等開展面向青年職工、學校師生的思政課,利用勞動實踐基地、勞模創新工作室等開展雙向交流學習活動,讓思政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互通互聯工會資源與學校資源,吸引鼓勵學校思政教師進企業,深入了解企業文化和職工需求,為企業職工提供思政引領支持。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場館裡的思政課”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校師生走進基層企業、走近一線職工,開展理論宣講、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拓展“大思政課”教育廣度。要把“講理”和“敘事”結合起來,既講先進典型的“大”故事,又講身邊人的平凡“小”故事,增加青年職工和學生的代入感、共鳴感,不斷提升“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針對性與吸引力。

四、用好數智技術,賦能“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創新發展

數智技術是賦能“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要堅持守正創新,開展好“VR展館裡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活動,活用圖文並茂的解讀長圖、思維導圖,在話語、敘事、技術上下功夫,把思政課講“活”、講“透”、講“潮”。要線上線下融合共生,構建廣覆蓋的“雲課堂”,用好“職工之家”APP“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學習專區,通過積分激勵、互動答題等方式不斷提升職工參與度,形成學習閉環,實現線上雲宣講能落地、線下實地講能上雲。要在雲計算與大數據上下功夫,通過分析“職工之家”APP等終端的行為數據,通過“數據畫像”,實時捕捉職工群體關注的熱點話題、思想困惑與價值取向變化,構建動態需求模型,為職工思政引領提供精准化、個性化服務,開展“點單式”授課,持續增強服務溫度和精度,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實現思政內容靶向供給。要運用AI賦能內容生產,探索運用虛擬主持人、智能語音合成等技術,打造“永不疲倦”的思政課堂,推動實現思政課程從“人工創作”向“智能生成”跨越,以沉浸式互動增強職工學習體驗,不斷提升傳播效率,讓優質思政資源實現指數級擴散,打造“智慧思政”新生態。

(作者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

(責編:盛月、吳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