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總工會
2025年04月23日08:18 來源:工人日報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不僅有著人民軍隊的搖籃、中國革命的搖籃、人民共和國的搖籃等美譽,黨還領導工人運動在江西書寫了偉大奇跡。江西在黨領導的紅色工運中作出了積極探索,在開展罷工斗爭、參加武裝起義、形成工農聯盟,以及創建、保衛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等諸多方面開了先河,豎起“全國工運的一面旗幟”,立下了“蘇維埃政權的堅強柱石”,締造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豐碑。充分挖掘江西工人運動從“旗幟”到“柱石”的演進歷程,對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主要有四點現實啟示。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工會工作的政治原則和根本保証
1921年秋,毛澤東到安源實地考察工人情況后,決定派李立三常駐安源,發展工人運動。李立三從產業工人中發展培養先進分子,成立了中共安源路礦支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產業工人中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開創了黨對工人運動的正確領導,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重要標志性事件。正是有了黨的直接指揮、黨支部的直接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才得以成為“幼稚的中國勞工解放運動中最有成績的一件”。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工會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保証,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牢記“國之大者”,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自覺把工會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去推進,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工會系統落實落地。
黨的創新理論是工會工作的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是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工人運動的光輝典范,樹立了中國工人運動的一面旗幟。罷工前夕,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安源的局勢,為安源路礦工人制定了“哀兵必勝”的斗爭策略。二七慘案后,全國工運陷入低潮,毛澤東又根據實際情況,為安源工人制定了“彎弓待發”的策略,指導安源工人“暫避鋒芒”,暗地積蓄力量,隨時准備斗爭。劉少奇等人還創辦了黨的第一所黨校——中共安源地委黨校,對廣大黨團員和工運干部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在黨的領導下,安源工會成為二七慘案以后全國除廣東以外唯一公開存在的革命堡壘,安源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小莫斯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圍繞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新時代新征程,要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武裝職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不斷走到職工身邊、走進職工心裡,增強廣大職工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廣大職工中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黨的中心任務是工會工作的時代主題和奮進方向
江西工會在各個歷史時期始終堅持帶領工人群眾投身黨的中心任務。黨的一大確定了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在黨的領導下,江西工會開展了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工人運動陷入低潮,江西工人在黨的領導下又積極投身到武裝起義之中。在南昌起義中,廣大工人組織糾察隊、擔架隊、運輸隊,幫助起義部隊搬運各種軍用物資、救護傷員、維護秩序、打掃戰場等。在秋收起義中,以1300多名安源工人為主體組成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英勇斗爭,戰果顯赫。井岡山斗爭時期,建立了工農聯合紅色政權,開創了工人運動的新局面。江西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艱苦奮斗、建功立業,百年工運史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顯得尤為耀眼。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把億萬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投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組織職工參加各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組織開展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革新、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創造和“五小”等群眾性創新創造活動,帶動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刻苦鑽研,在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中展現作為,助力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筑牢黨執政的階級基礎是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和長期任務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江西工人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發展生產、參軍參戰,切實擔負起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雙重任務,為保衛、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極大地推動和鞏固了紅色政權。1933年,僅中央蘇區各級工會就為各級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輸送了近萬名干部。蘇區工人還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生產競賽和突擊隊,積極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改善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支援反“圍剿”戰爭中,在“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加強紅軍中無產階級的骨干”的號召下,廣大工人踴躍加入紅軍,到1933年底,中央蘇區12個縣共有19960名工會會員參加紅軍或游擊隊。蘇維埃運動塑造了黨、政府與工會的正確關系,蘇區時期,工會是黨團結組織廣大工人階級的群眾團體,是黨與工人聯系的紐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鞏固黨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開創了新時代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新時代新征程,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職工,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職工,用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浸潤職工,多做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工作,引導職工群眾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密聯系起來、統一起來,使廣大職工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