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2025年05月16日08:38 來源:工人日報
下班時間還沒到,可是安徽蘇太太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些職工已經陸續離開崗位,踏上回家路。原來,這些享有特殊關照的人,是來自該公司“媽媽崗”的女職工。
40歲的張書引是該公司“媽媽崗”的一名職工,每晚都要接孩子放學的她,還承擔著照顧家裡老人的任務。現在,張書引每天能拿到100元工資的同時,還能兼顧家庭,讓她感到“這樣挺好的”。
對於那些正在一邊帶著孩子,一邊想找工作的女性求職者來說,工作時間和管理模式相對靈活的“媽媽崗”不失為一個理想選擇。為此,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總工會的倡導和推動下,一些小微企業、手工作坊積極吸納寶媽群體,幫助她們就業,實現“帶娃、賺錢”兩不誤。
今年3月初,相山區總工會組織開展了一場“媽媽崗”專場招聘會。經過相山區總聯系考察和溝通協商,安徽蘇太太食品有限公司積極響應,為寶媽群體開發了一條生產線,提供“媽媽崗”。
“在我們這裡,像張書引這樣的寶媽,訂單最多時需要30多位。”安徽蘇太太食品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李珍珍告訴記者,“媽媽崗”主要是從事包裝之類比較輕鬆的工作,上班時間不足8小時,對於企業來說,這似乎是個效益不太高的崗位。那麼,設置這個崗位的原因是什麼呢?在李珍珍看來,這是因為企業和工會組織對女職工有著深刻的“共情力”。
“可能有人會認為,寶媽就是在家帶孩子,不用上班,有什麼辛苦的?”李珍珍回憶起自己在家當全職寶媽的那段日子,“個中滋味隻有自己知道,實際上,整天窩在家裡是很難受的,特別需要有份工作,好讓自己感到‘沒有被社會拋棄’。”
在安徽蘇太太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管明艷看來,“需要工作”是不少寶媽的共同心聲。現在,該公司也積極參與設立“媽媽崗”,幫助寶媽們圓夢。
為寶媽送節假日禮品、帶女職工晨跑、開夫妻職工座談會……為寶媽們跑上跑下,管明艷看到,越來越多的寶媽工作后逐漸變得開朗外向,“讓寶媽更被尊重,更有成就感”的目標也正在一步步實現。
相山區三堤口街道有一家不大的門臉,門口牌子上寫著“串珠子、電子組裝”,一袋袋花花綠綠的零件堆滿了走廊。不少女職工排起長隊,等待領取活計。裡面還有幾個小房間,十幾位女職工坐在長桌旁,一邊聊天一邊組裝著小手工藝品。這個看似簡陋的小加工廠,成了寶媽和困難職工的一方天地。
“我這個年紀隻想找個簡單的、時間靈活的事做,主要是為了方便照顧家裡的老人。”困難職工王麗是工會的幫扶對象,她下崗后,工會幫她聯系了這份工作,這裡走到她家用不上5分鐘,她覺得這份工作很合適自己。
“每年要給大家發放總計30萬元左右的工資。”小作坊負責人胡豐收介紹,工資按件計算,職工可以自己選擇領取多少活計,大部分人都是帶回家做好再送過來,“如果有人行動不便,我們還會送貨上門。”
在作坊建立之初,胡豐收曾經面臨招人難題,當時,工會及時伸出援手,舉辦招聘會,解決了缺人問題。胡豐收說:“現在,作坊已經不為用工發愁了,因為工會幫我們招人,大家都信得過。”
“對於工會而言,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這種寶媽和企業雙贏的局面。”相山區總工會主席郜標表示,區總工會將會繼續聯系和對接更多企業,呼吁設立“媽媽崗”,助力女職工靈活就業,提高她們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