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壘
2025年05月23日08:25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山東金鄉縣總工會通過構建“1+4+N”蒜都工匠學院體系,打造“培育鏈”﹔以多維度評價標准構建“選拔鏈”﹔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等平台延伸“創新鏈”,持續激活產業工人創新動能。
“這套智能裝置拿下了國家專利,它能讓大蒜播種效率提升40%!”近日,走進山東瑪利亞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車間主任辛磊正忙著帶領團隊調試新研發的“智能蒜種分選裝置”。
這項由一線工人主導的創新成果,是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總工會深化“培育鏈—選拔鏈—創新鏈”三鏈融合的成果之一。近年來,金鄉縣這座“蒜都”通過系統性人才戰略,激活產業工人創新動能,累計孵化職工創新成果270余項,帶動產業鏈增值超3億元。
緊扣產業需求打造“培育鏈”
“過去分選蒜種全憑經驗,現在機器能精准分級,能夠保証蒜瓣品質。”辛磊指著自主研發的設備介紹道。這位從生產技術一線成長為技術骨干的“蒜都工匠”,依托金鄉縣總工會搭建的“蒜都創客空間”,研發出國內首條大蒜智能分選生產線。目前該設備已在全國31個省,國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每年節省大蒜生產及加工成本超20億元。
據了解,金鄉縣總工會聚焦大蒜、高端化工等特色產業,構建“1+4+N”蒜都工匠學院體系,以1個主校區、4個行業分院、N個實訓基地形成全鏈條培訓網絡。學院與10余家企業共建實訓基地,開發訂單式種植、電商營銷等特色課程,累計培育行業骨干500余人,帶動1.2萬名蒜農掌握標准化種植技術。
針對職工“技術需求多、技能提升難”的痛點,金鄉縣總成立蒜都創新工作室聯盟,打造“企業(職工)點單、聯盟接單、跟蹤培訓”的供需培訓服務體系,通過智能溫室實訓基地、線上直播課堂等載體,靈活開展培訓。
此外,金鄉縣總還指導相關單位深化校企合作“新型學徒制”,通過“雙師帶徒”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多維度評價構建“選拔鏈”
基礎層依托“企業競技場”實現全員練兵,年均舉辦車間擂台賽200余場﹔提升層聚焦機電、化工等四大產業舉辦行業比武,帶動20萬人次參與﹔尖端層舉辦“創新創效·建功蒜都”精英挑戰賽,設置工藝革新、設備改造等實戰課題……金鄉縣總構建“金字塔型”技能競賽體系,近3年累計吸引3.2萬名職工參賽,選拔高技能人才1萬余名,其中2168人通過“以賽代評”獲得職業資格認証。
為拓寬人才晉升通道,金鄉縣總與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等部門聯合,研究出台企業技能人才自評指引、競賽評才規范等12項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一企一策”評價標准。化工企業可根據生產需求自主評定技師等級,並給予特級技師5000元、市級技師3000元一次性補貼。目前,金鄉縣累計發放技能人才補貼424.7萬元,評選“金質工匠”等領軍人才26名,200余名技能人才晉升管理崗位。
在凱盛集團,維修工王磊通過參與“創新創效·建功蒜都”精英挑戰賽,以“冷庫智能溫控系統”改造方案斬獲金獎,帶領團隊申報6項專利,並晉升為技術主管。眾多像王磊這樣一線工人的逆襲,折射出以訓育才、以賽選才、以創強才的生態活力。
打造平台載體延伸“創新鏈”
康富森生物科技聯合實驗室攻克“大蒜素高效提取”技術,開發出12種功能性食品,帶動產業鏈增值超億元。這是金鄉縣總聯合科技部門建立“百企千題”攻關機制,梳理產業技術難題132項,吸引200余名職工“揭榜挂帥”的成果之一。
據了解,金鄉縣總連續5年舉辦“金點子”創新大賽,一線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2000余條,產業工人從生產線的“螺絲釘”蛻變為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與此同時,依托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金鄉分園等平台,金鄉縣總構建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生命周期孵化鏈條,累計孵化企業465家,轉化科技成果32項。2024年,由一線職工研發的“大蒜基因測序”“化工催化劑再生技術”等16項成果達成轉化協議,預計新增產值1.5億元。此外,金鄉縣還設立了北京“飛地孵化中心”,就地引進了22名智能制造領域人才,形成了“研發在京、產業在金”的協同模式。
“產業工人的創造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金鄉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邱敬華表示,縣總將進一步深化“三鏈融合”機制,建設全國首個大蒜產業工匠創新聯盟,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職工創新成果轉化,3年內新增技能人才5000名,推動50%規上企業建立職工創新工作室,讓更多“金點子”結出“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