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旭
2025年06月12日08:52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為全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遼寧本溪市總工會推動實施紅色育工、素質強工、匠心精工、融媒秀工、文化惠工“五個工程”,不斷提升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水平。
實施“紅色育工”工程,提升職工文化引領力。持續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組建勞模工匠宣講團和職工宣講團開展系列宣傳宣講,每年覆蓋職工、學生不少於2萬人。不斷深化思政課進企業、勞模工匠進校園“雙進”活動,面向企事業職工群眾廣泛開展理想信念宣傳教育,不斷鞏固本溪職工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完成《本溪工運史綱》編撰出版和本溪工運史館對外開放,重點建設本溪紅色工運大思政課引領體系,開發一批教學課程,建設一支教學隊伍,打造一批實踐基地,形成循跡溯源學思想、當先鋒、建新功的系統性成果,把本溪打造成為思想政治引領建設工程的實踐基地、教學基地和示范基地。
實施“素質強工”工程,提升職工文化服務力。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本溪工運史館陣地作用,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孝老愛親等優良傳統融入廣大職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中去。利用本溪工會新媒體平台以及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場所,圍繞“高、智、精、尖、專、新”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造宣傳活動,普及科學知識、掌握先進技術。
實施“匠心精工”工程,提升職工文化創造力。建立完善文化供給網絡,每年組織2次以上專項市級職工文體賽事,指導各縣區每年開展1場文化體育引領性活動,帶動本溪基層工會每年開展100場以上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職工文體活動。大力培育各類職工文體興趣小組,將本溪職工文體陣地、專業力量、文化產品等資源進行有效統籌,推動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活動聯辦、人才共育、協調發展的本溪職工文化發展共同體。挖掘本溪優秀傳統職工文化,制作一批“三工”題材的情景短劇、動漫、微電影、快閃等作品。聯合市文聯、作協等專業力量,每年發掘一批反映“三個精神”的典型事跡、一批職工文學類原創作品。堅持創作與需求相結合、展示與服務相結合、精品與普惠相結合的原則,全面打響“溪工”系列職工文化品牌。
實施“融媒秀工”工程,提升職工文化影響力。認真落實構建全省工會大宣傳格局要求,做到重點工作宣傳策劃省、市、縣區一體執行,全媒體觸達人次提升10%以上。主動適應媒體深度融合趨勢,深入打造本溪工會數字化融媒平台,實現工會宣傳一次採集、多元加工、全媒發布。精心提煉和培育具有鮮明“溪工”文化符號的標識體系,開展職工文化品牌建設成果征集交流活動。大力宣傳本溪各級工會守正創新、勇於探索,在助力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和中國式現代化本溪實踐中具有鮮明“溪工”特色的亮點工作,講好有力量的本溪職工故事。
實施“文化惠工”工程,提升職工文化吸引力。統籌整合市工人文化宮、各縣區工人文化宮的服務功能,實現市區聯動、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全面參與區域文化共建共享。加快構建“鄉鎮街道—工業園區—企業”文化服務網絡,打造共享、便捷、融合的職工文化空間。做好工會文化陣地專業人才的選聘、培養和使用工作,鼓勵從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企事業等單位吸納優秀專業人才和志願者兼職從事職工文化管理和服務工作,每年培育不少於100人的職工業余文化志願者骨干隊伍。市總工會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於開展職工文體活動、建設職工文化陣地、培育優秀文體組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