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南京秦淮區總工會探索園區“小三級”工會工作新路徑

黃洪濤

2025年07月04日15:58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七一”當天,江蘇南京。秦淮河畔中華門街道晨光1865園區黨群服務驛站內歡聲笑語,一場以“夢想無界·智啟未來”為主題的親子走秀活動,拉開了園區首期“帶著孩子來上班”愛心暑托班的序幕。雲錦、代碼、航天服等元素在孩子們的創意走秀中交相輝映,既展現了園區厚重的歷史底蘊與創新基因,更傳遞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匠心傳承。

“工會把暑托班辦到‘廠門口’,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我們也能安心投入研發。”園區企業職工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職工的心聲。這一由市、區、街道、園區工會聯動打造的惠企實事項目,一經推出便反響熱烈,成為優化營商環境、凝聚職工力量的生動注腳。

需求導向: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找上門”

近年來,區總工會堅持黨建引領,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構建“服務體系+產改聯盟+維權機制”三位一體工作格局,推動服務從“大水漫灌”轉向“精准滴灌”。今年成立了“寧工享”秦淮板塊產業園產改聯盟,通過聯席會議與線上平台實現長效協作,區總工會聯合街道、園區,實現資源共享、活動共辦、服務一體化。中華門街道晨光1865園區的實踐,是秦淮區總工會以“小三級”工會建設賦能園區發展的縮影。

中華門街道總工會以“需求導向、精准滴灌”為核心理念,聯合多部門走訪園區百余家企業,收集並解決資質申報、地塊盤活等企業訴求38項。針對職工“帶娃難”,創新推出職場體驗與托育服務融合的暑托班,整合高校、園區資源定制編程啟蒙、非遺手作等課程,實現“職工上班帶娃兩不誤”﹔針對青年婚戀需求,策劃“遇見美好·我在1865很想你”相親活動,以工業遺跡探秘串聯情感交流,促成10余對青年牽手﹔面向新就業形態群體,打造南京首家“反詐咖啡廳”,舉辦電子競技挑戰賽,以“接地氣”的服務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歸屬感。街道新業態工會聯合會作為工作成效明顯的新業態區域工會獲得江蘇省總工會肯定。

創新供求:服務聯盟激活發展新動能

優化營商環境,既要解決眼前難題,更需厚植發展沃土。秦淮區總工會聯合街道、高校及企業,成立“1865園區新質生產力服務聯盟”,通過“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模式,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

開展“改善就是創新”系列專題活動,用產改理念滴灌培育發展活力。園區黨建聯席輪值主席單位晨光1865公司牽頭舉辦“AI賦能企業新動力”“長江文化創新”等主題沙龍9場,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企合作開設數字技能提升課程,助力60名職工轉型為智能制造領域技術骨干﹔區總工會聯動企業開發實習崗位200余個,定向幫扶應屆畢業生及困難職工家庭就業,實現“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

在“集體協商春季要約行動”中,工會特邀指導員為企業解讀《江蘇省集體協商條例》,指導10家規上企業完善薪酬激勵機制,16名職工通過職稱晉升實現收入增長,真正讓產改成果惠及一線。

溫情護航:多元解紛繪就和諧同心圓

當好職工“娘家人”,需將維權服務做進心坎裡。秦淮區總工會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1865園區設立勞動爭議聯合調解室,構建“源頭預防—多元化解—法律確認”全周期解紛體系,成功化解勞動糾紛3起,調解滿意率達100%。同步接入“江蘇工會服務網”,提供線上法律咨詢、困難幫扶等“指尖服務”200余人次﹔開展暖“新”年夜飯、集體生日會等活動6場。盤活國有資產,推進閑置保障房轉保租房,為以園區產業工人和新業態為代表的“新南京人”提供安居港灣,以暖心舉措增強職工幸福感。

從暑托班的童聲笑語到產改沙龍的思維激蕩,從集體協商的理性對話到調解室的溫情化解,秦淮區總工會構建起“服務保障—創新賦能—權益維護”三維體系,一幅“企業發展有動能、職工奮斗有奔頭”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與此同時,這套服務體系正加速向全區各大園區延伸覆蓋,在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等園區全面落地生根、面上開花。區總工會的服務網絡已深度覆蓋全區10個核心產業園區,累計服務園區企業超1000家,惠及園區職工近15萬人次,僅在2025年上半年,就在各園區組織產改專題活動、技能競賽、法律咨詢、心理關愛等各類服務項目超200場次,有效激活了園區發展的“神經末梢”。

(責編:皮博、張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