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明鑫 韓志忠
2025年07月14日08:38 來源:工人日報
觀 點
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聚焦高質量發展,將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擺在重要位置,確保工人階級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我國工人階級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建設能擔重任的主力軍隊伍,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是一項緊迫任務。工會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聚焦高質量發展,將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擺在重要位置,確保工人階級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第一,以科學理論凝心鑄魂,筑牢奮斗者信仰之基。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實效性。依托“報、網、微、端、屏”和工會驛站、職工書屋、工人文化宮等陣地,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深入淺出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引導廣大職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時代性。緊密結合時代主題和職工思想實際,深化“四史”教育、國情形勢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筑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三是提升宣傳教育融合性。將思想引領深度融入工會品牌活動,在勞動和技能競賽中突出“建功新時代”主題,在評先評優中彰顯“勞動創造幸福”的價值導向,在文體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使科學理論內化為職工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外化為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自覺行動。
第二,以技能提升賦能職工,鍛造高質量發展攻堅之刃。一是搭建全領域競賽平台。廣泛開展各級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向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工程項目聚焦,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延伸,向非公企業、中小微企業、社會組織拓展,不斷豐富載體、完善制度、健全激勵機制、加快成果轉化。二是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面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建設產業工人技能學習體系。強化企業主體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工學結合、崗位成才。加強平台建設,聯合開發符合產業發展、面向技術前沿、適應崗位需求的課程,提升培訓針對性、實效性。三是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落實“新八級工”制度,加強工匠學院建設,支持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深化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著力培養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四是優化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推動單位健全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薪酬體系要體現技能價值貢獻,探索技術工人持股分紅、創新成果參與分配。
第三,以“三個精神”激勵自強,唱響勞動者奮斗之歌。一是講好奮斗故事。深入挖掘和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事跡,綜合運用事跡展覽、主題公園(展廳)、文藝作品等載體,用好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生動講好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引導勞動者將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偉業。二是融入工作實踐。將弘揚“三個精神”融入工會各項工作,在勞動和技能競賽中突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質﹔在班組建設中倡導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勞動風尚﹔在職工創新活動中鼓勵敢為人先、勇於突破的創造激情,引導勞動者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三是樹立價值導向。通過舉辦“勞模工匠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勞模活動月”等主題宣傳活動,在顯著位置設立勞模工匠宣傳欄,利用地鐵、商圈、工會驛站等場所展示勞模工匠事跡,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
第四,以維權服務紓困解難,織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之網。一是加強源頭參與。推動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涉職工勞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用好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等平台,充分反映職工訴求和工會主張。二是深化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體系,豐富廠務公開載體,全面落實職代會職權,推動職代會制度向平台經濟延伸,民主管理制度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覆蓋。深化以工資協商為重點的集體協商,提高勞動、技能、知識、創新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三是依法維護權益。抓住技能培訓、收入分配、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等重點環節,加強與司法、人社等部門協同聯動,實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網格化管理,依法有效化解爭議,構建勞動關系和諧。四是精准提供服務。優化普惠精准服務項目,健全常態化幫扶機制,做優工會品牌服務。搭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智慧工會服務體系,提供一鍵(站)式服務。
第五,以深化改革固本強基,打造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著力完善工作體系,深化組織機制,轉變工作方式,增強工會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著力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重點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形態領域建會,便捷靈活就業群體入會,實現全業態覆蓋。著力激發基層活力,推動資源、力量、政策向基層傾斜,加強“小三級”工會建設,打造實體化服務陣地。著力提升隊伍能力,加大工會干部培訓力度,加強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完善工會干部聯系基層、聯系職工、調查研究等制度,持之以恆改進作風。
(作者單位分別為天津市總工會、天津市職工宣傳教育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