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维权时讯

如果你软弱,“它们”终将沉默

2015年11月12日10:53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超过七成的人选择遭遇劳动侵权不去投诉,老实说,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令人心惊。试想一下,有多少人会冒着与单位翻脸、甚至是失去工作的风险,来换回那一点加班费呢?

据《工人日报》2015年8月6日报道,今年1月,武汉的小陈将原单位告上法庭;7月,他终于打赢加班费和高温津贴官司,拿回了属于他自己的那部分钱。而小陈是在离职时发现劳动权益受损才将公司告上法庭的。

真正的“勇士”大多如是——或是要另谋高就,或是要与原单位闹个“鱼死网破”,只有这样才会走上法律途径维权。否则,大多数人在劳动侵权面前都会是一只“沉默的羔羊”。

一边是维持生计的“饭碗”,一边是相对较小的劳动权益,两权相害取其轻,多数人的选择似乎实属平常。

但是,你的软弱,换来的将是什么?

首先,是你的权益会沉默。加班费、带薪休假、高温补贴、劳动合同……这些原本应该属于你或者能够保护你的权益,会随着你的沉默而沉默。也许你没有失去工作这棵“大树”,但“树枝”被生生掰离的痛楚,只有作为当事人的你知道。

其次,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也会随之沉默。资本逐利的天性,让不良企业在劳动者的沉默面前莫不心中窃喜。你的软弱和退让,只会成全它们糊弄和逃责的伎俩。

再次,劳动监督部门也会被动沉默。物不平则鸣。当你遭遇不平却又喑哑无声,劳动监督部门又该从何处了解你遭受的不公?又如何惩处那些本该担责的企业?

只是,你真的甘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吗?

从调查来看,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现实虽然迫使他们屈服,但不甘却在他们内心郁积。

加班不给加班费、带薪休假不落实、高温补贴发放不到位、不签劳动合同……这些劳动侵权行为有如“痈疽之患”,虽不会危及生命,但相信多数人都急欲挤除这个“脓疮”而后快。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必须发挥更大的威力。当前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已较为完备,《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都对职工权益作出了相关规定。但从实践来看,劳动者想善用这些法律,却也并非易事。

以加班费为例,“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这常常给用人单位以空子可钻,如不提供考勤记录、甚至抹掉打卡记录等。如果劳动者真的面对一个不甚“费厄泼赖”的企业,可能需要采取录音、找同事作证等颇为费力的手段来为自己助力。如果内心不够强大、意志不够坚定,维权者可能极易生出“无力回天”之感。

在这个时候,法的力量尤为重要。法律的作用,当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而现有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也应该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完善、加固。它应该竖起的,是卑鄙者的一道“墓志铭”。

劳动监督部门也应该担负起更多的重任。除了积极向那些勇于维权的劳动者提供帮助外,相关部门更应主动出击,紧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劳动侵权案件,抓住一起处理一起,以高压态势向劳动侵权行为说“不”。

今年夏天,武汉市向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35家用人单位下达了限期改正指令书,督促这些单位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并进行整改。此举固然大快人心,但遍寻媒体报道,却难觅这35家用人单位的名字。

难道这些单位曝不得光吗?不能让它们红红脸、出出汗吗?在反“四风”尚且当面锣对面鼓地对一些违规单位点名通报时,对于这些明显违规的劳动侵权单位,似乎也没有必要为它们曲意隐瞒。当整个社会对劳动侵权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一些用人单位的劣行,想必也会受到震慑。

但不管是法律撑腰还是劳动部门介入,劳动侵权的解决,首先需要依靠的还是被侵权者的勇气。

以法律之名!用人单位犯的错,不该由你的软弱来成全。(贺少成)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