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动观察

关注城市贫困,发挥工会等社会组织作用

弓 长

2015年12月24日14: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还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指导做好扶贫工作。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集中精力做好7000万建档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另一部分人群“脱贫奔小康”问题。目前来看,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不足3000万人,还有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随时可能陷入贫困之中,却不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内,再加上因大病、子女上学、意外伤害、身体残疾等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城市居民,可以想见,5000万城市贫困人口是一个保守的估计。伴随着物价上涨、房价攀升、大病、失业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多重因素,可能还会有更多城市人口陷入相对贫困之中,他们的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城市扶贫事实上存在,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国家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主要是积极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城市帮扶的对象主要针对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没有就业的城镇低保人群,主要靠民政系统的救助;更多的应当是尽管就业,但生活依然十分困难的职工,十分需要救助。而在这一方面,工会组织开展的帮扶和送温暖事实上成为城市扶贫的重要载体。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一年四季工会帮扶在行动,在帮助困难职工的同时,实际上还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参与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十六大做经济形势报告时,明确提出工会送温暖应在社会应急救助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在城市扶贫开发问题上也是如此。应考虑设立城市扶贫总体规划,将送温暖纳入城市扶贫整体部署之中,既要用好“政策帮扶、制度保障”这一城市扶贫主渠道作用,也要拓宽工作领域,保证资金投入,赋予工会帮扶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送温暖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才能确保扶贫帮困目标和效果最大化。

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治理贫困问题上,政府可以承担“主导”责任,但不是“包打天下”。在政府主导之下,让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主体各方一起参与,才能将“输血”和“造血”有机融合起来,有效缓解城市贫困问题。

完善政府主导思路应拓“宽”。“宽”是执政之民心所向,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救助理念上,应以贫困人群的切身需要和便利为第一选择;在救助对象上,不应只限于户籍人口,至少应当扩大到常住人口;在救助方式上,应改变多头交叉现状,将灾害紧急救济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逐步统一到同一平台上;在救助水平上,最低生活保障应达到最低工资的40%左右,住房保障的范围应覆盖至少30%的中等以下收入群体,养老、医疗保险应对困难群体全覆盖,等等。

强化社会协同作用应放“权”。“权”是社会能否发挥协同作用的关键,但“权”不是权力,而是公共服务职能。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我国只在农村地区开展扶贫行动,城市则以政府救助为主,工会、残联、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实际上也承担了部分帮扶职能。特别是工会组织具有完善的帮扶中心网络体系,触角能延伸到街道和企业中,在帮扶城市困难群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治理中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国家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需要赋予他们一定的资源和手段,使他们有一定的“权”来行使帮扶贫困群体的公共服务职能,以更好地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帮助党政分忧解难。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权”不是放的问题,而是一种“回归”。城市贫困问题既然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当然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力量协同起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公众参与意识应叫“响”。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城市贫困问题治理主要通过慈善捐助等方式,而在我国现状并不乐观。据媒体报道,2009年我国慈善捐赠占GDP的比例仅为0.01%,今年的常规捐款数量大概能达到500亿元,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美国的比例为2.2%,达到了5834亿美元。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公众参与没有完善的政策鼓励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在税收减免、社会评价、媒体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大的鼓励,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参与慈善内化为公众的自主意识,转化成与现代社会进程相匹配的自觉行动。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