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工会就在身边”——行进中的上海工会改革见闻

2016年05月13日09:23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工会委派的律师最先前来帮助我们。”前不久,美味七七公司突然宣告倒闭,面临集体失业的数百名员工焦虑地来到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在仲裁院门前,他们惊讶地发现,浦东新区总工会委派的5名律师已赶至现场设摊服务,免费为他们提供维权所需的一切法律服务。

4月28日,青工小徐登录了一个新上线的APP——申工社,办完所需事情后他接着点赞:“从申请入会到各项服务,工会把一切都放在了小伙伴的手掌上,感动!”据悉,上海市总“申工社”APP上线仅一周,就有2.03万人下载,更有638名职工在线上申请入会……

去年11月24日,上海市总工会正式启动改革实施工作。如果说,上海工会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实现了“内设机构优化调整、机关编制‘减上补下’方案落实、年轻干部下基层任职、来机关挂职干部选派和经费支持政策措施协调”的“五到位”,为全会上下凝了心聚了力,那么,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基本路径,上海工会推动改革措施落实落地的第二步,正在转化成越来越多职工“工会就在身边”的真实体验,让职工感受到上海工会按照既定改革“路线图”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牢牢把握基本定位,着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1+1的加法关系,而是1×(1+1+1)的关系,维护是其他三者之和的系数,后面三项做得再好,前面维护为0,等于全部是0,只有把系数做大,乘数效应才会更大地释放出来。”上海市总工会主席洪浩阐述道。

正是基于如此认识,上海工会进一步加强工会维权体系的顶层设计,于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突出维护职能,加强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旗帜鲜明提出构建集体协商、争议调解、法律监督、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法律援助体系,站稳职工立场,坚决守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底线,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前不久,因违反《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有关规定,协和高尔夫(上海)有限公司成为今年首家被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平台“黑名单”的用人单位。“对发生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企业,实施100%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今年以来,上海工会加强与人大、政协等开展的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的联动,并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两书”以及政府信用平台为手段,对企业损害职工利益、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不良、不法行为依法开展监督,树立了敢于“反向倒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硬朗”形象。截至目前,上海市区两级工会共对85家企业作出口头警告,对45家企业开具了《整改意见书》,95%的企业或完成了建制或积极筹备职代会建制工作。

而面对职工合法的劳动经济权益诉求,上海工会则建立了“零门槛”援助服务制度,展现了“应援尽援”的“柔性”一面。加强工会法律援助站点和窗口建设,目前,已有13个区县工会在劳动仲裁院设立工会法律援助窗口,其余3家也在积极落实当中。同时,加快职工法律援助网络系统平台建设,让职工更加便捷地寻求和得到工会的援助服务。

补齐基层短板,打通联系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工会的短板在基层,基层工会组织不健全、基层基础较为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工会事业发展的瓶颈。”洪浩介绍说,在改革中,上海工会新建了基层工作部,目的就是促进管理扁平化,在市总机关与基层工会和职工之间建立直接沟通的“绿色通道”。

如何使街镇及以下“小三级”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使其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上海工会使出3招:

首先,积极探索工会经费差异化管理,健全工会经费对下补助机制。如工会组建第一年,由市区两级工会下拨运转启动资金;对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新建会单位,可实行工会经费全额回拨办法;对运转积极但经费特别困难的非公小微企业工会,可予以专项经费补助等,把更多经费用于扶持基层工会,用到职工身上。

其次,进一步加强“小三级”工会中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其招聘录用、教育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业发展等机制,提升整支队伍的规模和质量。

第三,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采取自己建、联合建、引导好、“打楔子”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培育发展工会社会组织,延伸工会手臂、形成辐射链条。

经过“强筋健骨”的“小三级”工会组织拥有了更强的工作创新能力,在市总基层工作部的引导下,着力创新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方式,最大限度把职工组织到工会大家庭中来。

开发区、建筑工地、快递物流、家庭服务、集贸市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区域和行业,聚集着大量劳动者,却又因条块分割等体制原因使工会工作难以开展。如今,这些难点和盲区,成了“小三级”工会组织聚焦的重点。在商圈,探索形成了“唯商圈不唯商家、唯会籍不唯身份、唯机制覆盖不唯体制所属”的建会、工作新模式。同样,在项目工地,也探索形成了“联动式推进、项目化运作、区域性服务”的建会新模式,建立以项目工会联合会为核心,以项目工会为基础的网格化体系,打通了农民工入会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全天候服务,让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通过改革,上海工会进一步完善了实事项目征集遴选、实施反馈、评估改进工作机制,将服务职工项目考核评价权交到职工手中,把职工的接受度、舒适度、满意度作为最高的检验标尺,并最终形成服务项目源于职工需求、职工需求检验成效的良性循环。

在完善制度基础上,上海工会进一步扩大了实事项目范围。今年确定了10个项目,内容涵盖职工休息休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健康安全、文体活动、普惠福利、帮困援助、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大批职工已经从中受惠。

与此同时,上海工会还积极推动各类工会服务设施建设,为职工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上海各级工会通过延长服务窗口服务时间、实施网络平台全天候回应职工诉求的措施,努力让职工随时随地“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好事”。

援助热线“12351”实行24小时工作制以来,日均接到职工来电500多次;承载着各项服务功能的“工会服务卡”,近期有望突破300万张……一切迹象表明,“有事找工会”正成为越来越多职工的第一选择。(记者 钱培坚)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地方工会报道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