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全总要闻

面向基层,让职工群众成为改革的主角

——全总改革试点成效系列报道之三

2016年10月14日14:16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今年4月开始,打工妹赵燕每天在地铁上都要登陆一个新的APP——申工社。从申请入会到各项服务,上海市总工会把一切都放在了职工的手掌上,“申工社”上线仅一周,就有2万余人下载使用。

在邯郸涉县,4名在去产能过程中下岗的困难女职工得到了河北省总工会2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加盟了连锁超市,仅用1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贫。

从今年起,福建基层工会力量更加充实,全省所有镇街、省级园区工会都将配备1名工会专干,工资补助从人均1.5万元提高到2万元。

……

在这场从全国到地方的工会改革中,职工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仅成为了主角,还是最大的受益者。

加大基层工会组建、让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建立基层联系点,落地有声的措施让基层活力得到进一步迸发;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将更多普通职工群众中的优秀代表吸收进工会领导机构,温暖人心的服务传递着关注、关心、关爱普通职工群众的心意;建设长效维权机制、探索工会服务职工满意度评价制度、引导服务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锐意改革的步伐彰显着与时俱进的勇气。而指引着这一切的正是工会人铭记于心的责任担当——服务职工群众!

激发基层工会生机活力,把“家”建在职工身边

翻开各地的“工会账本”,一个共同的变化悄然发生:

青海省、市(州)总工会从工会经费中分别拿出6%、4%的比例,作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工作经费。

河北省总工会将不低于县级总工会上缴经费的1/3,通过项目化管理方式补助给县级总工会。

2015年,陕西省总工会给予1749名工会组织员专项补助419.8万元,给予各市基层工会工作专项补助180.1万元,帮助基层工会培训干部和组织员965名……

将人力、财力、资源配置向基层一线倾斜,为基层工会“强筋健骨”,成为了各地工会改革的共识!

“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必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一声声号令之下,全总打出了做强基层夯实基础、激发基层工会生机活力的组合拳:

制定《关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指导意见》,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修订《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范基层工会选举;制定《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拓宽职工便捷入会渠道……

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越来越完善的同时,工会经费投入、力量配备也更进一步加大向基层倾斜的力度。

制定《加大工会经费向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基层工会倾斜的意见》,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全总本级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7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

实行全总编制“减上补下”。全总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编制25%,将精简的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同时指导和带动省级、市级地方工会实行编制“减上补下”。

与此同时,深化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双提升工作。加大农民工入会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制定“十三五”时期工会农民工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会新增农民工会员700万人。

更多的基层联系点、“下基层周”制度,同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被建立起来,“工会就在身边”成为越来越多职工的真实体验,纵横交织的工会网络化组织体系正在形成。

关心关爱普通群众,增强广泛性和代表性

今年1月,巨晓林成为了全国总工会首位农民工副主席,工友们笑言,从“巨师傅”改口叫“巨主席”实在不习惯!巨晓林对他们说:“这个兼职副主席我不会白当,一定要在全总高层决策中发出咱们农民工的声音!”

提高领导机构中职工代表比例,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是工会组织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巨晓林一样,越来越多普通职工群众中的优秀代表正在被吸收进工会领导机构。

——全总制定了《关于提高全总执委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提高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委会委员、常委会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工作实施意见》。

——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选举全国劳动模范、农民工代表巨晓林为全总兼职副主席,推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为全总书记处书记(挂职),全总十六届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所占比例分别增至15.4%和13.5%,分别提高3.8和3.6个百分点,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委会委员、常委会成员中分别提高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达9%以上。

——7个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和14个省(区、市)总工会已相继选举了32名劳模兼职副主席。

力量的充实必将带来更真实、多元的声音,广大的工会人明白:工会组织不能重精英轻草根,而是要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为此,一项项普惠制服务落地生根。

——2016年“两节”期间,全国各级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36.9亿元,慰问困难职工823.6万户。

——开展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双创”等活动,各级工会组织专场招聘会1.7万场次,成功介绍就业252.7万人。

——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意见》,推动将困难职工帮扶解困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局。

——统筹做好工会对口援疆援藏工作,落实好援助资金和项目。

——参与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两节”期间,帮助476万人次农民工平安返乡,为225万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近230亿元。指导地方工会打造以农民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户外劳动者服务体系,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一个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正日益完善,必将让广大职工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和社会化工作格局

最近,天津市总工会推行的“错峰服务”模式让职工津津乐道。工会志愿者实行工余时间和公休时间全天候服务,错开职工生产时段,让更多职工参与到工会活动中。

而在辽宁,省总工会组建由50名职工组成的“职工参议员”队伍,定期召开“听证会”,使职工真正参与到工会工作安排、活动设计、评价监督等工作中来。

坚持问题导向,工会改革走出了高楼大院,走进了职工群众身边——这个令人欣喜的趋势让工会赢得了越来越多职工的信赖。

围绕建立健全联系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工会组织做得还有很多:

为了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维权工作,全总深化集体协商工作,推动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参与社会保障顶层设计和医疗改革、劳动安全卫生、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制定《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见》,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工会系统“七五”普法工作,2016年以来办结职工法律援助案件1629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

在完善维权服务制度基础上,各地工会积极打造工会网上工作平台,让互联网成为了解职工、贴近职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新途径:北京市总工会建立首都职工志愿服务手机客户端、志愿服务网和志愿服务后台审核管理系统等三大板块组成的信息平台;浙江省总工会建设浙江工会网、“浙江工会”微博、“浙工之家”微信和APP客户端的工会服务网络矩阵;湖北宜昌市总工会开展“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工作,构建起“大数据、大平台、大队伍、大服务”的普惠性服务职工工作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各级工会积极探索加强联系引导服务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新路径、新方式,工会工作社会化试点成效显著:

北京市总工会将面向市内机关单位的“职工子女托管”和社会公众较为关注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纳入到购买的服务项目之中,拓展了服务职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广东省总工会探索建立了“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服务机制,培育发展工会直接领导的志愿者队伍,接长工会工作手臂;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牵头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架设工会与社会组织联系的桥梁。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工会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为职工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逐渐“延长手臂”,改变了自我循环、封闭运行的状况。

站在金秋的节点回望,工会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硕果累累。但工会人深知: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而改革也必将精准对接党政所需、基层所盼、职工所想!(记者 彭文卓)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