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广州石化炼油四部工会推进“爱心传递”的故事

2017年04月20日14:27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在广州石化炼油四部每个操作室的门口,都摆放着一个打气筒,上面印有“爱心传递”4个字。打完气后,使用者都会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处。有时,打气筒倒了,路过的人也会扶起来放好。

“爱心打气筒”是炼油四部工会从2012年开始推出的“爱心传递”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由工会购买,放置在各个操作室门口,方便众多上班的骑车族。5年来,“爱心气筒”服务炼油四部职工和外来人员上万次,深受大家欢迎。

然而,“爱心气筒”推出之初,却麻烦不断,不是无故丢失就是非正常损坏,最高的一个月竟然丢过20支打气筒,导致“爱心气筒”一度面临停止的困境。

“现场人多手杂,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即使只有个别人暗中使坏,我们的这项活动也推不下去,费钱费力还不讨好,我看还是别搞了。”有人向工会主席这样建议。也有人提议把打气筒上锁并让当班职工轮流看管。

“一个服务大家的活动却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这其中一定有问题。”炼油四部工会主席张廷才决定搞清楚这个问题。

一次,张廷才经过一个打气筒放置点,发现一名职工将刚刚用过的一个打气筒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张廷才发现后没做声,只是静静地走过去将打气筒捡起来,擦干净后又轻轻摆放回去。

看着默默转身离开的工会主席,扔打气筒的职工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后来,该职工主动找到张廷才表达歉意并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张主席,那天的事情很抱歉,因为那几天家里有事,心情不好,一时冲动,把‘打气筒’当‘出气筒’了,现在感觉挺惭愧的。”

根据深入了解,张廷才发现了其中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职工认为“爱心气筒”只是一个“面子工程”,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草草收兵”;二是部分不骑自行车的职工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三是个别职工有不良情绪时将“打气筒”当成了“出气筒”。

对此,张廷才多次组织横班党支部和横班工会召开会议,要求党员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做好打气筒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维修和更换问题打气筒;成立了党员服务队,及时了解职工诉求,最大限度解决职工的困难。对于个别有情绪的职工,也安排专人进行疏导和沟通交流。

通过党员的率先垂范及对职工不良情绪有效的疏导,参与“爱心传递”的职工越来越多,各个角落的“爱心气筒”更换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从以前每月更换一二十支慢慢变成每月几支,到后来的两三个月才换一支。一年后,“爱心打气筒”再也没有丢过,时常还能见到职工拿着工具主动维修。

“爱心打气筒”也给了该部“爱心传递”系列活动启发。近年来,该部工会先后推出了“爱心雨伞”“爱心茶箱”“爱心酵素”等“爱心传递”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爱心活动”也逐渐成为炼油四部职工传递爱心的一个品牌。

不仅如此,炼油四部还把这种“爱心传递”活动延伸到生产的方方面面。

“通过‘爱心传递’系列活动,增加了职工之间的互信,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真诚关心、传递爱心、上班安心、工作用心、生活开心、共创明星’企业文化的形成,为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炼油四部党总支书记、部长徐峥嵘这么评价工会的“爱心传递”活动。(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黄敏清 彭铮)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地方工会报道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