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全总要闻

“咱们产业工人有力量”

——2017年首批劳模休养活动纪实

2017年07月24日10:58  来源:《工人日报》

一堂“劳模大讲堂”的吸引力有多大?7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参加2017年劳模休养活动的近200位工匠劳模,时而安静聆听,时而低头记录。这堂课的题目是: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以前觉得‘高大上’的概念,现在真切感到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责无旁贷。”听完课,劳模们陷入沉思。

7月16日至22日,作为首批休养劳模,这些优秀工匠受邀来到北京。从参加大讲堂到健康检查,从体验军营生活到参观抗战纪念馆,劳模们不仅获得了难得的假期,更完成了一次有益的“充电”。

景点少了,课堂多了

“太震撼了,看到这群铁血硬汉,真的让人肃然起敬!”7月21日的北京下着大雨,看到战士们在雨中精准的射击、铿锵的步伐和整齐的队伍,让第一次走进军营的海胶集团东方红作业区副主任刘学现激动不已。

从普通的焊工到技术领头人,从“老师傅”到年轻技工,参加这次劳模休养的工匠们绝大多数为第二、三产业的一线技能人才。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但交流的氛围却一天比一天浓烈。

来自河北开滦集团的煤矿工人张文市有着“意外收获”——在休养团里偶遇了从未说过话的同事王春坡,他们分属不同的矿区,彼此久闻大名却素未谋面。“休养劳模中有4个采煤一线工人,我们有共同语言,聊得很开心!”

在运动场上,劳模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劳模乒羽联谊赛”,大家挥汗如雨,用小球架起了深厚的友谊;在首都博物馆,他们在一件件精雕细刻的展品前流连忘返,感受璀璨中华文明和工匠精神的同时,交流着各自行业的“独门绝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他们从宛平城墙上密布的弹孔看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和英雄们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提醒自己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女劳模夏四初是桂林市11路公交车上一名普通驾驶员,已经开了26年公交车。最让她感动的是,全总不仅给劳模们安排了健康讲座,还带劳模们走进同仁堂、安排健康体检。“平时开车精神高度紧张,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健康的体魄,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乘客负责。”

形势报告会、学习培训、读书交流、劳模讲堂……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让劳模们在休养中提升了综合素质。“景点少了,课堂多了!”劳模们感到很充实。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剪刀剪出五角星,两剪刀剪出红双喜,三剪刀剪出中国结……”来自福建的剪纸工艺大师高少萍正带着劳模们学习剪纸。

高少萍是“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获奖者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多年来,她不仅潜心于剪纸艺术的技艺创新,更是时刻在思考如何推广传承这项民间艺术。“没想到大家对民间剪纸这么感兴趣!”高少萍看到劳模们纷纷前来取经,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来教他们,几天里培养了好几个“徒弟”。

这次休养给劳模提供了“切磋技艺”的难得机会。

比如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机加工艺主管张积贵,他“幸运”地听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李北光副司长的专题讲座——中国制造2025。

这位制造制药装备的高级技师,从2014年起在浙江当地技校开设了劳模育才班,对于制造业的未来和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一直有很多困惑。“听完李老师的课心里特别踏实,不仅知道了个性化定制在制造行业是有前途的,更找到了职业技校的发展方向。现在我还比较困惑的就是如何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新一代工人。”张积贵兴奋地说。

来自湖南江麓机电的数控工人朱军是这次休养团里最年轻的劳模,虽然仅26岁,但他已经获得了众多“技术状元”头衔。数控车床前的朱军,往往承担着制作精细到“毫厘”的零件的重任,误差仅允许为0.001毫米。

“带着问题去学习,耐得住寂寞,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不断创新,这是我成功的最大秘诀。”这些天和“老师傅”们的交流中,朱军受益匪浅,“要让‘老师傅’的手艺传承到‘新生代’手中,我们这些后备力量要做的还有很多。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无论是“高大上”的讲座,还是促膝谈心的交流,劳模休养为工匠们打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他们交流技术,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如何突破瓶颈,把工作做得更好。

争做新时期的产业工人

站在北京现代汽车的生产线前,看着装备先进的车间、高效的生产线和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郭晋龙看得入了迷,“搞技术的都爱看!”

和郭晋龙同样是劳模休养团“明星成员”的,还有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许杏桃。这些天来,他一有空闲时间就拉着“老郭”聊天,“我们做的工作都跟‘电’有关,所以是相通的。”

“如何建设新时期的产业工人队伍?”许杏桃和郭晋龙不约而同谈到这个问题。“制造业的发展对劳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劳模不仅要会干活,还要能达到‘匠人’的水平。”许杏桃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肯动脑子、能解决问题的新时期劳模。“技术不应该存在界限之分,‘工人’和‘科学家’都应该被提供创造性的平台和载体,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共同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扛得住压力!”郭晋龙对在场的年轻劳模们给出了三句箴言。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开始连最简单的电路图都看不懂,只会换保险丝的初级电工,到成长为钢轨焊接电气设备维修高手,郭晋龙36年只坚持做好一件事:坚守在钢轨焊接生产第一线,用心攻克每一个技术难题。

在联欢会后,短暂的休养活动落下帷幕,劳模们将回到各自岗位。但休养中汲取的“正能量”将烙印在他们心中,正如郭晋龙所说:“没有难题能难倒我们,因为咱们产业工人有力量!” (记者 彭文卓)

(责编:闫妍、秦华)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