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关注农民工

沈阳有个“农民工之家”

2017年08月16日08:45  来源:《工人日报》

农民工们在沈阳市“农民工之家”听养老护理员培训课。资料图片

7月的沈阳,户外超过30摄氏度高温,而在市农民工之家,空调吹着冷风,清凉、舒适。2名农民工正在大厅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小说;职介大厅里,10多名求职的农民工盯着LED屏滚动着的招工信息;3名农民工围在法律援助窗口前,听工作人员答疑解惑……培训教室、心理治疗室、健身房和图书阅览室,都有农民工活跃其中。

据了解,沈阳市常住外来务工人员有70余万人,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的建筑工地、工厂、宾馆等多个场所。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在农民工之家采访了几位农民工,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家”的故事。

●建筑工李国富:从来讨薪到常来转转

在沈阳建筑业工作20年,来自四川蓬溪县的农民工李国富遭遇过3次欠薪。

11年前,沈阳市农民工之家还叫“沈阳市农民工维权中心”。2006年12月,沈阳市总工会牵头,建委、工商局、公安局、法院等8个部门参与,设立了农民工维权中心。每天一大早,维权中心开门就会迎来好几拨讨薪的农民工。

李国富第一次遭遇欠薪时,有工友说,沈阳有个农民工维权中心,说不定能帮助要回工钱。李国富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中心。让他没想到的是,入驻中心的公安局、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到工地帮他们收集出勤表、工资条等证据,找开发商开协调会,据理力争,一分不少地要回了15名工友50多万元的工钱。

李国富至今还记得工友们排队领钱的场景,笑嘻嘻地捻着钞票,心里美滋滋的。这之后的两次欠薪,他都找的是维权中心。农民工出了事有人帮,正因为如此,李国富在沈阳打工,一做就是20年。

2016年12月,维权中心更名为沈阳市农民工之家,李国富几乎每次路过都要进来转转。如今,他见到的不再是三五成群讨薪的农民工,而是前来咨询、求职、创业或者休息的农民工。以前他和工友们聚会只能下馆子、去网吧,如今,他会和工友们过来喝口热水,下载几本电子小说,坐下来聊天。解决不了的大事小情,他都会和“家”里人聊聊。

●月嫂张晓云:“家”留住了我的人和心

7月19日9时,来自黑龙江庆安县的张晓云直奔农民工之家二楼的培训教室。近一个月,每周三,她都会来这里参加催乳师的培训课。

一年前,张晓云的心情不像如今这样轻松。那时,张晓云一直在马路市场上找活,做钟点工。遇到雇主就开工,没活儿就待工,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平均每个月赚不到2000元。婆婆的手术费和女儿的学费,让家里欠了4万元。为了还债,张晓云想离开沈阳到赚钱比较多的一线城市闯一闯。

听说沈阳市农民工之家有招聘信息,临行前张晓云来试了试。看到招聘月嫂4000元~6000元的高薪,张晓云“眼馋”。工作人员上前搭话,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啥技能,好岗位都应聘不上。”“我们这儿有免费培训,现在月嫂最热门,你可以先听课试试。”当时张晓云眼睛就亮了,立刻答应了下来。

培训课上,老师为张晓云详细讲解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知识,指导她如何操作。2016年9月,她参加了沈阳市第二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拿到了全市第30名的成绩,考下了初级养老护理员证书,被推荐到了沈阳娘子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工作。

让张晓云心里温暖的是,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拿到初级证后,她的活儿没断过,每个月都能赚到4000多元,还了2万元的债务。

工作间隙,她又参加了催乳师培训课。她说,明年当上催乳师月薪就能赚到7000元,到时候债务全部还清,她的人和心也就彻底留在了沈阳。

●“创客”周亮:帮助更多人就业创业

创客空间内,来自山东日照的农民工周亮,和应聘者对坐在沙发上,喝着咖啡。“我没学过陶艺,能干这活吗?”“没事,只要你肯学,我免费教你,还给你交保险。”

周亮1997年到沈阳打工,如今是“泥人周”工作室的老板,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创业导师”。7月21日14时,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挑选合适的员工。

2016年12月,沈阳市农民工之家创客空间正式启用,周亮等人成为第一批“创客”。20平方米的空间里,展示柜上陶制的十二生肖、泥塑的关公和手绘的瓷瓶,都是周亮的作品。为了扶持周亮创业,工会为他提供了培训教室和办公场地,打造了展示柜为他做宣传,他的作品销路越来越宽。

为了回报“家”的厚爱,周亮决定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就业创业。在工会的帮助下,他开起了创业分享会,介绍成功经验、教授经营策略。这第一讲,便是由周亮来讲。

四周围坐着听讲的农民工,大家七嘴八舌地问问题。开了一家水站的农民工创业者王辉问:“捏泥人的不少,你怎么做出特色,招揽来顾客”“你的作品能不能批量生产,有开连锁店的打算吗”农民工李响在每人手里塞上一个自家水果店的橘子接话说。3个小时过去,夜深了,大家还在热聊。

李响、虞梅方、王辉、姜艳凤……像周亮一样,10名创业导师的照片和事迹挂在了墙上。他们都是在农民工之家的帮助下成长起来,有的成了连锁水果店的老板,有的将家乡福建的茶叶卖遍东三省,有的开了自己的送水站。在这里,他们经常搞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就业创业。(记者 刘旭)

(责编:闫妍、王金雪)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