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动观察

有的从未领过,有的与岗位需求差距甚远,有的报销很麻烦,一些职工呼吁——

“交通补贴应更人性化更贴合实际”

2017年10月17日09:08  来源:《工人日报》

每天花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通勤,已经成为一线城市职场人士的常态。这也让交通补贴成为职工们关心的话题。对于这项福利,记者采访发现,各用人单位执行状况不一:有的从未发放;有的每月按职级定额发放,却不考虑不同岗位的实际交通成本;有的报销起来很麻烦,要东拼西凑车票等凭据。对此,不少职工期待交通补贴的发放更人性化、更贴合实际。

交通补贴,是职工在上下班交通出行的福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建峰介绍,交通补贴作为一项福利,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补贴是一个市场判断的问题,主要通过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规章、集体合同等确定,并没有具体的法定标准。

正因为此,用人单位给职工发放交通补贴时差异较大。在北京某国企工作了3年的屈国超称,他从没领到过交通补贴,尽管他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李丽虽能享受这项福利,但说起金额,她有点哭笑不得,“每个月定额30元,经常听采购部和市场部同事抱怨,还不够一趟打车钱。”

而在某国有通讯公司工作的张阳,每个月有900元的交通补贴。张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按职级发放交通补贴。因为他是高职级,所以拿到的钱算多的。同事中,有人住得很远,但由于职级较低,交通补贴只有张阳的一半。

不过在享受这项福利时,张阳也有烦恼。为领到这笔钱,他时刻都要惦记着收集地铁票、公交票、出租车票,“每天上下班路上要骑一段共享单车,就拿不到发票。”每个月,张阳都要想方设法找朋友和出租车师傅要发票。

相比之下,曹少年所在的互联网企业更贴合实际些,公司除了按职级发放交通补贴外,还分普通岗位和“三班倒”的特殊岗位,特殊岗位每天的交通补贴费是50元,需要拿发票报销,如果是周末上班,则实报实销。

在公车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交通补贴,由财政部等部门根据行政级别等具体确定。在沈建峰看来,这没有考虑不同岗位实际交通成本的差别,容易出现薄厚不均的情况,“而在企业中,由于没有法定标准,交通补贴完全通过合同确定,劳动者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出现职工需要交通补贴,企业却不发放的情况。”

采访中,不少职工表示交通补贴作为一项惠及职工的福利,应及时“拥抱”时代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应更人性化、贴合实际一些”。(记者周有强)

(责编:实习生、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