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福建泉州工会:提升“五感”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2017年10月19日08:49  来源:《工人日报》

省市总工会领导为热心捐资助学的爱心单位(人士)代表授牌

泉州市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职工提供热情服务

泉州市总工会连续13年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活动

“从孤身一人来到泉州开发区,已经过去13个年头了,如今我已不再是一个人,娶妻生子,人生之中的大事都发生在泉州,一个个‘小目标’也逐步完成,作为一名新泉州人,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这是沈来勇在福建省泉州市工作13年的亲身感受。

沈来勇是泉州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80后员工,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从家乡独自来到泉州逐梦。十几年过去,沈来勇也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废旧物资加工高级技师,他研发出了多项新技术、新装备,取得24项专利(发明专利3项),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泉州开发区十佳外来青年”等多项荣誉,并担任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委会委员、泉州市企业技术创新协会秘书长等职务,公司还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

5年来,沈来勇的研发成果解决了废料回收利用和丙纶行业在技术、装备及产品应用领域的短板,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国际发明展金奖、专利奖等多个奖项;他还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制了国家纺织行业标准《再生丙纶牵伸丝》。

从普通技术工人不断成长为优秀产业工人,在福建泉州百万产业工人大军中,沈来勇只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泉州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也是制造业大市、用工大市,民营经济“十分天下有其九”,连续18年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而分布在泉州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积极响应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传统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正在实施的“人才港湾”计划,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的要求,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打造一支适应泉州产业转型的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大军。

以立身立位让产业工人获得荣誉感

工匠是一个标杆,是一面旗帜。在泉州鞋服行业的生产一线,活跃着一大批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

老家在福建南平的谢小凤,是安踏公司鞋业第三事业部的一名90后职工,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充满青春活力。她的年龄虽然是部门最小的,但技术却是“杠杠的”。

在2016年泉州市制鞋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谢小凤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工匠不只是生产线上简单的操作手和工人,应该是有创意、有想象力、会反思的职工代表。”谢小凤说,作为首批“泉州工匠”,她感到很荣幸,感谢各级党政工会对一线职工的关爱与支持,让产业工人有机会证明自己。

工匠精神,在泉州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上蔚然成风,引领时代主旋律。

201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泉州市总工会命名表彰了首批30名“泉州工匠”,同时授予他们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作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泉州工匠”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工匠精神”,为磨砺“泉州制造”奉献力量。

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泉州市总工会联合当地电视台推出大型竞技类综艺节目《兵来“匠”挡》,以“晋工机械篇”“服装设计师篇”“制香篇”“陶瓷篇”“滕铁工艺篇”等专题,展示泉州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职业风采。

产业工人在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泉州工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党建带工建”作用,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政治引领,引导非公企业在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拓宽从优秀产业工人中培育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的渠道,推动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还将结合市县两级总工会改革实行产业工人在工会领导机关挂职或兼职。

近年来,积极推动一线优秀产业工人申请加入党组织,部分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还被推荐为党组织负责人,一批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当选为全国、省、市党代表,其中特步集团公司李国锋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产业工人参政意识更加深厚,据统计,近两年当选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的一线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共28名,当选省、市政协委员的一线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共15名,列席市政协会议的优秀外来工代表共32名,推选出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优秀一线产业工人代表1名,而这也是全省的唯一一名。

以创新创业让产业工人获得存在感

创新凝聚智慧,创造彰显力量。创新作为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关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正在成为泉州“十三五”时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根本遵循,并为其注入强大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泉州市总工会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团结动员全市百万产业工人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实践,以创新创业成就职工成才梦为工作理念,以“实施百万职工大创新”、培育泉州“产业工匠”为引领,精心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程、劳模创新工作室、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等一系列工会品牌工作,着力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实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当前,泉州致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必须以创新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泉州在把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向新境界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职工创新成果,在国内外舞台展示泉州现代产业工人创新风采。

5年来,全市职工创新成果获国际国内各类发明奖达1151项,其中有263项获国际发明技术奖,有349项获全国发明创业奖·项目奖,有3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有3项获全国职工创新技术成果三等奖,有12位发明创业领军人物获全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作为民营特区,泉州职工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地级市工会前列。

新时期,劳模精神历久弥新。从2012年以来,泉州市总工会大力实施《关于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和《泉州市劳模创新基地三年行动规划》,通过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标准建设一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基地,把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与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劳模在企业创新中的“传帮带”作用。在全省率先建立安溪全国劳模、中国藤铁工艺大师陈清河和德化省级劳模、高级工艺美术师赖礼同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召开现场推进会,由点到面逐步铺开。

目前,全市已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121家,涵盖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信息技术,以及化工、电力、建筑、商品流通等各行各业。在推进技术攻关方面,劳模们发挥技术优势,攻坚克难,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蔡汉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完成多项研究成果,仅“副产蒸汽余热回收项目”就可每年节约近3647吨标煤。

2015年以来,泉州市总工会实施“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鼓励有创业意愿、创业技能、创业项目和创业前景但资金困难的优秀农民工自主创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了“帮创业、促就业”的农民工创业扶持工作新格局。

一方面,以创业带创业,通过农民工创业先行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更多农民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增加新引擎,添加新动能;另一方面,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支持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农民工就业问题,帮助更多困难农民工脱贫致富。

今年27岁的童英杰是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项目的受益人之一。为实现创业梦想,他与妻子创办了一家小型陶瓷厂。面对厂房设备等资金投入,市、县两级工会给予5万元资金支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工会干部还常常上门慰问帮扶,分享创业政策、市场信息,小工厂在工会“娘家人”的帮扶下,一步步走上发展正轨。童英杰说,感谢工会组织的关心、关注,他将继续响应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发挥技术优势,不怕困难,继续前进。

据悉,3年来泉州市总工会联合市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扶持资金,扶持40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市级扶助项目298个,带动农民工就业1万多人,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建功立业让产业工人获得成就感

经济总量连续18年领跑全省,“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此扎根,泉州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泉州工会积极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改革步伐,让广大产业工人在泉州“港湾”扎根、逐梦。

开展泉州市“建功奉献‘十三五’”系列主题劳动竞赛。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动员组织全市广大职工在现化化泉州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市总工会联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在全市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活动一年一主题,分别为“建功二次创业·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二次创业立新功·民综改革当标兵”“当好产业升级主力军·建功泉州跨越发展”“建功奉献‘十三五’·‘五个泉州’当先锋”“聚焦‘五个泉州’·建功项目攻坚”。

5年来,开展较大规模劳动竞赛2501场,90%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支柱产业,500多万职工参与劳动竞赛,19家集体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33家集体被授予“福建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630家集体被授予“泉州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开展企业班组建设提升企业班组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泉州市总工会重视企业班组建设,大力开展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班组建设,在全市非公企业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环保型、效益型、和谐型、安康型”“六型”班组建设。通过开展“六型”班组竞赛、开办全省首期非公企业班组长管理通用能力培训试点班等活动,提升班组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全力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提升产业工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和谐。

以技能提升让产业工人获得满足感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经济新常态新形势,以及产业工人队伍的结构变化、需求变化,泉州市总工会立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搭建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增长技艺,施展抱负。

筹建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以即将投入使用的泉州市东海工人文化宫为主阵地,依托全市龙头产业、骨干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采用“3+X”模式建设一个培训中心、一个师资库、一个职工技术创新展示馆、若干个现场教学点,将基地打造成全国性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创新试验、理论研究和成果展示“四合一”平台。

筹备成立泉州市高技能人才协会,吸收全市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泉州工匠”、“金牌工人”和技术能手入会,经常性举办交流、学习、竞赛活动,搭建高技能人才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舞台,建设泉州市“高技能人才之家”。

技能竞赛为产业工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供舞台。泉州市总工会以“十大项目”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改变传统单纯拼“速度”、比“数量”的竞赛形式,结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需求和职工队伍实际,把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高端技术和解决生产难题、关键问题作为竞赛的工种和内容,把“四结合”(竞赛与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相结合,竞赛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相结合,竞赛与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相结合,竞赛与创建“工人先锋号”相结合)作为手段,以创新技术、创优质量、创高效益、创低能耗为新的创新模式,促使竞赛由“数量”向“效益”转变。其中,举办的全市机械行业职工技能竞赛数控车、数控铣工种的竞赛,为泉州实施“泉州制造2025”及“数控一代”工程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5年来,共承办省级职工技能竞赛12场,举办全市性职工技能竞赛147场,县级职工技能竞赛387场,全市200多万职工参与了活动。竞赛涵盖全市19个行业、186个工种,189名职工获“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504名选手获“泉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4万多名职工晋升技术等级。

技能的提升离不开技艺的传承。惠安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经民,长期致力于传统石雕文化与现代石雕刻艺术的传承,通过“名师带高徒”等方式培养了200多名高技能人才、产业接班人,其中,9名徒弟获得“国家高级技师”,5名徒弟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职称,30多名徒弟被评为“省工艺美术名人”“中级工艺美术师”等。

像这样的“名师带高徒”活动,在泉州已经持续开展多年,通过发动企业工会组织协调技能尚未达标、新进入企事业和转岗的职工,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技术素质的师傅结对,签订师徒传帮带协议的方式,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以达到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新一代劳动者的目标。仅2016年就实现师徒结对4786对,其中农民工结对名师4300对。

以温馨服务让产业工人获得幸福感

“工会的活力在基层,而服务一线产业工人更要用心、贴心。”全国劳动模范、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小平对此深有感触。

李小平1999年从重庆老家来到泉州务工,18年来他真正体会到了泉州人民的热情,感受到了泉州的温暖。而作为民营企业工会主席,他也体会到,工会主席想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要用真情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不能把职工的事情视为小事,用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的心为职工服务,把服务职工、帮扶职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得到职工的信赖和支持。”他总结说,从事工会工作,必须有锲而不舍、真抓实干的精神,真正把职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只有“用心”才能得到职工的认可。

在泉州,像李小平这样“用心”的工会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分布在各个基层职工服务中心(站)。

泉州市工会坚持服务阵地建设和服务职工相结合。一方面着力从经费保障、场所设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强化服务阵地建设,例如,各县级总工会每年投入建设经费不少于自主经费预算的10%,全市招聘职业工会工作者226人,其中60%以上充实到一线服务职工;另一方面以服务职工为宗旨,根据职工具体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为广大职工提供最接地气的便捷服务,比如,在基层职工服务中心推行错时上班或延迟下班制度。

从2011年开始,泉州市总工会把基层职工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工会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帮扶领域和健全服务网络的重要举措,连续4年以“1号文件”部署基层职工服务站建设工作。通过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建设各类职工服务站逾350家,构建起覆盖市、县、乡(工业园区)、村(企业)的四级职工服务体系,形成了“工会10分钟职工服务圈”。

基层职工服务中心建成后,创新服务内容成为看点。在为职工提供困难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就业帮助和信访调解“4+1”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泉州基层职工服务中心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有力的服务内容。在晋江市梅岭街道职工服务中心等一些条件较好的基层工会,实现了“会、站、家”一体化,通过设立环卫工人爱心服务点、开辟职工书屋、职工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为职工提供所需的生活、文娱、培训等精细化服务。

为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将农民工培养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大力实施农民工“五有”工程,加快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进程。2015年,泉州被评为“农民工最具幸福感城市”。

泉州工会还通过开展“幸福泉州·情暖职工”主题活动,以及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温馨服务,让产业工人感受到“娘家人”就在身边。

——加大送温暖慰问力度。5年来全市工会共筹集7559.88万元帮扶资金,走访企业2960家、困难职工家庭3620户,对15219户困难家庭,其中,困难农民工家庭3315户实施帮扶救助。

——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5年来全市共筹集助学款2685.5万元,资助9574名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2437.3万元,结对助学帮扶1436对,金秋助学成为泉州扶困助学的品牌工程。

——持续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5年来累计组织参加单位2.9万个次,参加职工273.6万人次,归集资金1.3亿元,已有5.5万人次获得0.96亿元补助金,充分发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有效减轻职工医疗负担。

与此同时,泉州工会从职工现实需求出发,为解决大龄产业工人婚恋问题,与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缘定刺桐·相约工会”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员工子女上班期间无人看管难题,在石狮、洛江等地工会试点推行“四点半学校”;两节期间,还开展送农民工平安返乡、“免费游泉州”“四海一家”联欢晚会、与环卫工同吃年夜饭,以及职工网络春晚、职工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让来泉州就业的产业工人群体能够感受到工会的温暖。

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在泉州工会组织的引领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建设“五个泉州”的征途中发展壮大。(李永江 李亮/文 李永江/摄)

(责编:实习生、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