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关注农民工

上不起托管班、兴趣班,放学后大多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重庆一保障房社区开起农民工子女爱心课堂

课堂数量较少,覆盖面有限,还需整合多种资源,多方解决

2017年11月16日15:05  来源:《工人日报》

农民工子女正在爱心课堂里上国际象棋课。

11月8日下午5点,重庆市民安华福社区一间可容纳20多人的教室里,一名8岁的二年级小学生罗浩正熟练地摆放着国际象棋的棋子,嘴里还嘟囔着规则。和他同桌的小孩看到有人走来,示意不要打扰……这里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农民工子女爱心课堂。“我们都是傅老师教的,你可以找他学。”罗浩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每天放学后都会来这个课堂学习国际象棋,在这里,他结束了放学后无人看管的生活。

缺乏师资

高三学生当起公益教师

这两名学生们口中的傅老师,名叫傅浩洛。今年16岁,是重庆市外国语学校一名高三学生,同时也是重庆市民安华福社区农民工爱心课堂的一名志愿者老师。

正说着,穿着一身运动装束的傅浩洛走进教室,稚气未脱的脸上满是笑意。“我通过志愿者了解到,民安华福是一个公租房小区。这里很多农民工子女由于上不起托管班,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我小学就开始学国际象棋,考虑到他们可能没机会接触,就想过来教教他们。” 记者问起他来这里当公益老师的初衷,傅浩洛说,自己想法很简单,他居住的地方离这间农民工爱心课堂所在的小区不远。

傅浩洛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起初,他在农民工子女爱心课堂开设国际象棋兴趣班的想法并没有立刻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响应。

“当时考虑到这里没有相关教具,加上他只是一名高中生,能坚持多久是个未知数。”该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农民工爱心课堂属于公益性质,老师大多是义务教学。为了避免教学进程中断,他们开课和选课都很谨慎。

在傅浩洛的坚持下,社区同意给他一间小教室先试一试。第一期学员来了27人,后来人数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他的兴趣班前前后后一共办了四期,来了147名小学生。

“没想到反响这么好。这学期,国际象棋班的规模从一个办成了两个。”该社区团委书记谭亚玲介绍, 2016年3月,小傅老师当时是一名高一学生,他每周都来这里给学生上课,一直坚持至今。“起初我们还以为他顶多能来两三次,没想到,他坚持了快两年。”

课堂开办

农民工父母“点赞”

“对农民工子女,每周一至周五的四点半是个很‘尴尬’的时间。”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工人日报》记者,重庆市的小学大多在下午四点半左右放学。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父母都还在做工,孩子就已经放学了。“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兴趣班,孩子基本处于无人监护状态。这样很不安全。”

该社区一位小学生家长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己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但是,我发现以我们目前的收入水平根本不能支撑社会上的兴趣班费用。以前孩子放学后只能一个人在家,现在他放学后能在这个爱心课堂学习国际象棋,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特意在小区开辟出场所开展了农民工爱心课堂。目前社区有8个常驻老师,其中有西部志愿者老师,也有社区招募的老师,常态化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图书导读等志愿服务,目前已经服务青少年儿童6000余人次。” 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副主任刘婷向记者介绍,她所在的社区有近5271名农民工子女,但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在外上兴趣培训班的经历。

“我们希望通过志愿者老师给孩子们补上这节课,目前,招募的常驻老师学历最低要求都是大学本科。”该社区团委书记谭亚玲补充道,不光要有人给这些孩子上课,还要保障上课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城市生活。

覆盖面有限

仍有难题待破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但大多数农民工忙于生计根本顾不上对子女进行课后辅导,更没有送孩子去托管班、兴趣班的经济实力。对于如何弥补农民工子女教育缺失的漏洞,相关部门和社会进行了多番探讨,也作出过不少尝试,但仍有难题待解。

“的确,社区开展的‘四点半课堂’反响较好,但毕竟这种课堂数量较少,覆盖面有限。”重庆一位教辅机构的老师王威说,这群农民工子女虽在社区有老师义务辅导,但整体教育机制对农民工子女来说,仍然不够完善。“受限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社区爱心教室只能满足最基本的辅导需求,无法展开更进一步的系统培训。”

“虽然我们这个社区属于较大的农民工聚集区,小区有近4万居民,流动性较大,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无法回避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该社区团委书记谭亚玲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四点半课堂”毕竟能够承载的人数有限。“费用低或者免费公益类的教辅机构数量少,需求多是目前教育不平衡的一对日益突出的矛盾。”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目前社会爱心团体和企业给农民工子弟捐赠了不少钱款和物资,的确能直接帮到孩子。但长远来看,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整合社会多种资源,拓宽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农民工子女课余学习生活问题。(记者 李国  实习生 侯嘉欣 郑雅文 文/图)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