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一群匠人相聚于大庆铁人学院,碰撞着超越技能的思想火花,追寻着大工匠精神之魂——

跨越——迈向大工匠⑤:寻觅,在铁人工作过的地方

2018年08月17日08:32  来源:《工人日报》

“我们为什么干活,为什么精益求精地干活,为谁而干活,这是从普通劳动者成为一名工匠人才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

说这话的人是全国劳动模范代旭升,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职工技术协会会长,以他为主人公撰写出版的《大国工匠代旭升传》是中国首部大国工匠长篇传记。不久前,他参加了由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组织的培训班,培训地点在大庆油田铁人学院。

正如代旭升所言,青年技工要成长为高精尖的工匠人才,不仅需要把技艺锤炼到极致,还需要开阔眼界,向不同行业的专家、劳模学习,这种交流碰撞既有益于创新能力、创新思路的开拓,也有助于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对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产生更深层的思考。

交流后的思考:

“怎么样向着高精尖、更有难度、更有质量的方向创新”

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电焊工王召军,是大庆油田电焊领域的顶尖青年人才,拥有着“焊王”称号的他曾经多次在国际焊接大赛中获奖。

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大庆油田人,但是,这次参加完铁人学院举办的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首期培训班后,他觉得收获不仅仅是听了专家学者们的讲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其他学员的交流。

“面对上升过程中一些共性的瓶颈问题,别人是怎么突破的,通过课上的讨论和课下的聊天,我都有了不少深刻的理解。”王召军说。

谈及铁人学院的创办初衷,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铁人学院院长王昆对记者讲道,党政领导干部培训有井冈山学院、浦东干部学院,我们还需要一个专门为产业工人举办的培训学院,“大庆油田决定创办铁人学院,就是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今年3月30日,大庆油田整合油田教育培训资源创办的铁人学院正式揭牌。随后,中共中央组织部6月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名单中,铁人学院名列其中。

来自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洗煤厂的闫彩霞在学习过程中,把课余时间都放在了与大师级学员的交流上,与不同行业技术人才的交流,让她觉得十分过瘾。

“我和代旭升大师和王海荣大师都进行了交流,他们一位是石化采油技师,一位是陕西石油修井大王,从他们身上,不仅学习到了采油相关创新技术,最重要的是切身感受到了他们对各自职业的热爱,他们兢兢业业一辈子,扎根一线,大胆创新,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那份执着的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游弋是来自河南能源永煤集团的一名电工班班长,从农民工成长为技能人才。在铁人学院学习期间,他和身边人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故事、学习经历、创新经验。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收获很大。

“怎么样向着高精尖、更有难度、更有质量的方向创新,是我同其他人交流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游弋说。

学习后的感悟:

从技能操作带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课程安排方面,我们重点突出了‘工’字号的特征。” 铁人学院院长助理洪金秀向记者介绍,“铁人学院的课程分为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作风素质三个模块,这是根据中央提出的‘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目标而总结设立的。”

在铁人学院的培训中,不仅有技能类的课程,学院更注重运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源地的优势,将学员从技能操作带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为火箭焊接心脏的大国工匠高凤林,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专家型工人李斌都是铁人学院的座上嘉宾。

“我们邀请的一线专家都是学员们可感知、可学习的对象。”洪金秀告诉记者,不仅是外请的专家,优秀学员也会被请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

每次交流分享课,会由一名主持人串场,将问题提给每一位讲台上的嘉宾。据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嘉宾单纯就自己的专业展开发言,引导嘉宾重点谈成为工匠的思想、方法。

来自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张雄毅学员感到,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对自己提升很大。

“我觉得交流分享这个形式很好,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东西,少走弯路,对于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提高自己非常有益。”

把学员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把交流当成一门课程,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成为不少人的共识。“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共同的追求和共通的理念把大家集合到一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交流、一种激发。”王昆讲道。

大工匠的寄语:

把思想上的事情弄懂了,才能“有动力、有冲劲儿、有耐力”

全国劳模杨海波是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的一名采油工,她从一名普通的石油技校毕业生,一路成长为技能专家:26岁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0岁被聘为采油高级技师;33岁聘为大庆油田采油技能专家,36岁聘为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以她名字命名的“杨海波工作室”早已名声在外。

作为油田一线职工中的佼佼者,杨海波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去年6月,她和另外两名同事向全国著名劳模许振超拜师,许振超为她题词寄语:“创新无止境”。

什么是工匠?杨海波曾觉得就是有一技之长、把技艺锤炼到极致的人。而通过这次跨行业拜师,她觉得这只是开始,“工匠们不仅要做工匠技艺的传授者,更要传承好匠心、匠魂,帮助每个人激发潜力,让他们都能在岗位上实现人生理想。”

刚刚在铁人学院参加完培训的杨海波感觉自己收获颇丰。她对记者讲道,尽管培训不是单纯地就某一个专业、某一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但多个行业的专家、劳模的交流碰撞,更能让她对于如何当劳模工匠、做好本职工作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工匠的培养、表彰力度,这些都激发了年轻人向上的动力,是好事。”但是,代旭升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不少年轻一代产业工人作风急躁、浮躁,确实存在着为了当工匠而学工匠的情况。

“比如,为了凑材料而搞的一些‘小发明’‘小论文’,有时候并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或者真正的创新点。”在代旭升看来,这是“为了工匠而工匠”。

“只有把思想上的事情弄懂了,我们才会明白到底为什么而干活,为了谁而干活,才能在遇到上升瓶颈的时候,有动力、有冲劲儿、有耐力。”代旭升如是说。(记者 张世光 实习生 张葭朔)

(责编:皮博、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