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如果没有工会,合作社可能早就倒闭了”

——贵州工会精准助力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做强”

2018年08月24日08:23  来源:《工人日报》

近年来,贵州省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特别是在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着力培育新兴乡村集体经济体,大批专业性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乘势而上,贵州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中去,有的放矢,发挥出巨大的组织优势。近日,记者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遵义市播州区以及仁怀市等地的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

为初创者雪中送炭

“如果没有工会,合作社可能早就倒闭了。”7月25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山脚村新时代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孝宇对记者如是说。

在创办合作社之前,陈孝宇一直在浙江、福建等地当建筑工,2017年底,他看中贵州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会,开办种养殖合作社。创业前期,陈孝宇几乎翻阅了所有的政策资料,也咨询了不少朋友。山脚村距离毕节市区仅1小时的车程,完全可以将农土特产品卖到城区。于是,他规划了养蜂、养猪及种植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等方案。最后,他与全村45户村民签订协议,以“村民变股民、土地变股金”的模式,流转了近400亩土地,其中还包括15户贫困户的土地。双方约定:村民均为合作社股东,农忙时期在合作社打工,每月领取2000余元收入。

但是,资金回笼和贷款利息却让陈孝宇倍感压力。“搞农业投入大、见效慢,我贷款200万元,算下来每个月要付出近1.4万元的利息,本身资金就紧张,没钱不好办啊。”陈孝宇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只有养蜂板块实现盈利,一年能赚十几万元。猕猴桃还未到挂果期,种植的小油菜也因为品种单一难以规模销售,创业一时陷入困境,不仅工人的工资发不下来,就连刚修好的办公楼也没钱买办公设施,两层小楼空空荡荡。“还有人心问题,很多村民没搞过合作社,创业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合作社往往是乘兴而起、一哄而散。”

陈孝宇的困境,引起七星关区工会的重视,工会迅速为合作社申请“特惠贷”,1年内为其补贴9万余元贷款利息,还为合作社购买办公设施,对接蔬菜销售,减轻了资金压力的合作社集中剩余资金投入见效较快的养猪业,合作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路。

2015年以来,贵州省、市、县三级工会累计发放“特惠贷”贴息资金1800多万元,撬动银行贷款近6亿元,培育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企业546户,带动就业2.3万人。

解小微企业后顾之忧

“没有工会的帮助,协会内的很多小企业难以发展。”7月19日,遵义市播州区果蔬园林协会会长罗茂全对记者说。在播州区,果蔬园林协会联合工会让小微企业赞不绝口,只因工会在维权帮扶中发挥了大作用。

2006年,罗茂全从一名包工头转而从事农业,并成为果蔬园林协会会长。目前,该协会共有24家小微企业,500余名职工。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部分是本地农民,经过多年奋斗最终成为小企业经营者。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擅长企业管理,法律意识也淡薄,而这些小微企业季节性临时用工频繁,用地、用工往往都在村里,很容易成为劳动关系矛盾的高发地带。2012年,协会成立联合工会,接着提出所有会员单位必须建立工会组织,为企业和工人之间架起桥梁纽带。

刚开始,这一做法受到不少企业质疑,认为“协会是联合工人对付企业”,但接下来,工会组织发挥的作用不仅让工人放心打工,也让企业越来越满意。

2016年,协会内一家企业的经营者沈仕勇,在石坂镇池坪村的合作社租借土地种植大棚蔬菜,结果当年发大水,大棚损失惨重,拖欠村民几十万元的工程款和工资。为了早点还上钱,沈仕勇只有抓紧卖菜,可村民和工人担心他赖账,把货车堵在村里,眼看一车车蔬菜就要烂掉,无奈之下,他找到联合工会,经过工会协调,不到1小时就谈妥了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农民工罗梦江在影山湖街道打零工,被企业无故开除,他找到工会后不但要回工资,还得到1万元赔偿款;“有时我不小心挖到了别人的田,村民找上门来,我找工会求助都很管用。”企业经营者李亮看中了播州区的土地和水源优势,投资2000余万元发展黄金猕猴桃产业,面对和当地村民的土地纠纷,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工会求助,也得到满意的解决。

高附加值产业助脱贫

仁怀市是我国主要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但由于辖区内部分乡村位于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区内,属于限制性发展区域,至今仍有部分乡村未能走出贫困。仁怀市总工会通过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帮助当地贫困村打造高附加值的绿色山地高效农业产业链。

7月28日,记者在仁怀市长岗镇茶花村看到,一排排镶嵌在两山间的黑色大棚整齐排列,每个大棚里都长着密密麻麻的羊肚菌。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这里种植羊肚菌的消息,纷纷前来现场采摘。

以前,仁怀市场上新鲜的羊肚菌多由云南等地供应,且每年春节是消费旺季,干羊肚菌价格在1500元/公斤左右,鲜羊肚菌十分稀少。在工会的扶持下,长岗镇茶花、太阳两个省级深度贫困村通过返乡农民工集资创业开办种植合作社,推广种植羊肚菌成功填补了仁怀市冬季和早春羊肚菌的市场空白,短短5个月的生产周期里,一亩地的收益可达上万元。

“前些天我接到一张购买40公斤羊肚菌的订单,1公斤售价176元,40公斤就是7000多元呀。”羊肚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炯笑着对记者说。

目前,在仁怀市总的引导下,这两个贫困村已逐渐形成“山顶花椒、山腰高粱、山下养菌”的绿色山地农业产业带。(记者 李丰)

(责编:皮博、黄瑾)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