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关注农民工

社会对农民工的包容性不断增强

研究表明,农民工的社会安全感、总体公平感、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较高

2018年12月06日08:41  来源:《工人日报》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迁,随着工人队伍总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工人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工成为工人队伍庞大的新生力量,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流水线、一般建筑业和日常服务业的骨干力量。这是《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一书中得出的结论。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近日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高端研讨会上发布。

课题组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农民工群体的规模开始迅速扩大,人数以数亿计。农民工就业情况基本保持稳定。近10年来,农民工呈现3个变化:一是高学历农民工的数量显著增加。二是农民工就业出现“去工业化”趋势。到2015年,制造业和建筑业农民工比例同时下降,说明农民工就业大规模转移到第三产业。三是农民工绝对收入持续增加但增速显著下降。从2008年到2015年,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从1340元增加到了3072元,整体上跑赢了中国GDP的增速。农民工绝对收入在2008年之后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快的增长阶段。

相关研究表明,农民工具有比较积极的社会态度,他们的社会安全感、总体社会公平感和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都较高。这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工在流动中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二是农民工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社会贡献赢得了社会舆论的支持和赞誉,并通过社会传统的关系网络不断融入城市,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支持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整个社会对农民工的包容性不断增强,并形成了农民工作为国家建设“脊梁”的形象。

此外,课题组指出,仅依靠在户籍登记上改变农民工的户籍属性,并不会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反而可能在城镇社会形成一个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社会底层。同时,也要反思高等教育制度,在长期的“掐尖效应”之后,人才匮乏已经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弥补“掐尖效应”导致的农村人才真空,那么农村的长远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记者杜鑫)

(责编:王楠、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