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在父辈影响下,刘丽倾心打造创新工作室、培养技能专家,诠释了石油精神的新内涵——

一位“油二代”的继承与发展

2019年01月29日08:53  来源:《工人日报》

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诞生于这里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和国劳动者。每年到大庆油田参观、考察、学习的来宾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铁人纪念馆。而今,来刘丽工作室参观的人也日渐增多。

刘丽是谁?

她是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同时,她也是“刘丽工作室”的带头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为什么大庆油田在对外展示的时候把刘丽工作室以及刘丽本人作为一个代表?

回溯大庆油田近60年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刘丽的身上,有传承——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延续,更有发展——在新时代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唱得更动人。

父亲的影响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大庆油田人的典型代表。

和王进喜一样,刘丽的父亲刘文生是大庆油田的第一代石油人,先是在采油队当队长,后到培训中心做教育工作。

作为家里第6个孩子,父女之间较大的年龄差,使得刘丽对于父亲早年的工作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让她不能忘记的是,父亲在80多岁的时候,每天看多少报纸,写多少日记依然是固定的,从未间断过。

“据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就这样。”刘丽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伏案写字时的样子。

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二字从未在刘丽的工作生活中间断过。

1993年,刘丽以专业第一名的身份从技校毕业。上班后,又用1年的时间继续昼夜兼程地学习,考入大学继续深造。

事实证明,刘丽的选择是对的。

如今,随着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单纯依靠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实现百年油田的发展需要,以刘丽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才是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实现梦想的急需人才。

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石油行业虽不再是新鲜事,但依旧是值得珍惜与骄傲的事。特别是刘丽工作室,人数之多、专业之杂、任务之重,实属少见。

初创时,刘丽工作室只有两个人,如今,已经发展到500多人。在专业方面,刘丽作为带头人,需要带领11个专业分会的创新能手在集输、测试、作业、电力、机械等30余个工种中交汇融通,纵横捭阖。

要想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保持“发言权”,刘丽就需要不断地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新知识。

走进刘丽工作室,记者看到,不仅有卧式车床、小型台式钻床这种传统加工工具,还有近年来刚刚兴起的3D打印机。

早在3D打印机刚刚出现的时候,在外参观学习回来后,刘丽就提出了引入这项技术的申请。

“我也不是完全自学,工作室有专门操作这个设备的工作人员。”刘丽指着这台3D打印机说,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个人都要关注本行业最新的、最前沿的变化。

女儿的传承

在刘丽眼中,父亲那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实、认真。这也是大庆油田传家宝之一——“三老四严”精神的体现。

1998年8月,刘丽宣誓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在此之前,她已经写了两年多思想汇报。

“每次思想汇报都会给父亲看,他会逐字逐句地批改,跟我交流最近哪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哪方面还应该加强。”刘丽回忆说,“父亲总能给我指出很多不足。”

同样,刘丽也总能指出别人的不足,尤其是在面对参加技术技能竞赛学员的时候。

近年来,通过技能竞赛崭露头角的一线职工越来越多,他们享受到的不仅是工资、奖金的提高,还享受了评选先模的待遇。

有名气、有利益、有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油田职工投身劳动技能竞赛。刘丽就是这些普通员工成功道路上的导师。

作为从大赛走出来的选手,刘丽深知参加技能竞赛对于一线职工的职业发展有多么重要。所以,她以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精神严格要求每一位参赛选手,这就难免让有些选手对她产生“恨意”。

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十大巾帼标兵”唐海燕的成长就是从“恨”刘丽开始的。

2010年,在唐海燕参赛前的培训中,刘丽曾因为站位、姿势等“小失误”严厉地批评了她。

使用过的工具怎么摆放,扳手从哪个位置开始扭动等一系列别人不太在意的事情在刘丽眼里都是大问题,丝毫不能放过。

这种严厉的要求让不少初来乍到的学员都感到吃不消。

每年大赛之前,为了抓紧每一分钟,队员们经常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都泡在训练场上。但让他们敬佩的是,训练场上,刘丽永远比他们来得早、走得晚。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回报。

多年来,刘丽的工作室累计培训学员1.5万多人次,其中13人被聘为技能专家,67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35人被评为厂级以上技术能手。不仅打通了一线工人成长成才的通道,更给职工扎根在一线、奉献在一线、成才在一线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母亲的骄傲

刘丽的母亲许贺玲曾经是大庆油田的家属工。如今,尽管身体还硬朗,但已经87岁高龄的老人家听力、记忆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多事情她都记不住了。甚至在采访到最后的时候,老人家都睡着了。

但有些事情,老人家一辈子都忘不了,比如挨饿。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也是国家石油会战的关键时刻,如何让一家人吃饱成了难题。

“您是生产队队长,您家咋还能挨饿?”记者不解道。

“那时候哪有人想自己啊,都是想大伙。”老人笑着说。

对于刘丽这代人来说,这样的日子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老一辈人身上的“集体观念”却一点儿都没有淡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这个身份每隔3年要接受重新评聘,并非终身制。每次评聘都是一次激烈的角逐,在大家眼里资历深厚的刘丽也要经历这个残酷的考验。

然而,她并没有因为评聘难度大、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而独善其身。

“我开始没有勇气,是刘丽鼓励我报名的。”邹继燕是刘丽工作室的成员,她在被刘丽鼓励报名时还暗想,“她就不怕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受到‘威胁’吗?”

“刘丽工作室不是我自己,如果只有我一个专家,那工作室的意义就没有发挥出来。”在刘丽看来,只有整个团队强大了,才能真正助力油田发展。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工作室从2011年成立时只有刘丽一名中石油技能专家,发展到现在的6名。而在大庆油田20多万名职工中,这样的技能专家也只有22名。

以刘丽工作室为根据地,多年来,刘丽共参与出版发表专业技术书籍19册、论文10篇,编写培训教材38套,为完善集团公司题库体系建设、推动石油系统采油技术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久前,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全国劳模许振超在大庆油田参加活动时,聆听了刘丽工作室的汇报后高度评价说:“与生产岗位的创新创效相比,刘丽工作室在操作岗位创新创效方面难度更大,应用面更广,需求更强烈,效果也更好。” (制图 张菁)

奋斗与创新永不过时

张菁

当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字眼听起来似乎有些过时,但若与敬业奉献、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等时下热词联系起来,或许就不觉得陌生了。没错,“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代表的,正是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讲求严谨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无论何时,这些都是激励人们奋斗的宝贵财富。

如今,生产条件进步了,工人们不用再人拉肩扛、端水打井、跳泥浆池,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依然在延续,时代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像刘丽这样的新一代石油人,正以他们的努力诠释着新时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父亲作为第一代石油人对刘丽的影响很大,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劲头,正迎合了新时代油田发展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需求。她勤劳、严谨的作风,她的“集体观念”,也同样来自父辈的传承,而在她的演绎下,这些优秀品质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她的带动下,油田的技能专家、高级技师层出不穷,她的工作室带领500多名技能人才在30余个工种中交汇融通,纵横捭阖。

新时代,各行各业的进步都离不开这种能够在传承中演进与发展的人才,崇尚劳动,崇尚奋斗,崇尚创新,永远不过时。(张世光)

(责编:田少星、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