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全总要闻

全国工会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工作见成效

2019年02月26日09:25  来源:《工人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牵动着广大工会干部的心。2016年以来,全国各级工会主动围绕党和国家就业工作大局,推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为重点,做好职工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维护工作。

据统计,2016年以来,各级工会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99.42万人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44万场,成功介绍就业269.71万人次;提供小额贷款20.6万笔,累计122.75亿元,创业带动就业47.97万人;筹集使用促就业资金9.96亿元。

——加大源头参与,落实制度保障。3年来,各级工会主动参与政府主导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把促进职工就业、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参与促进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制定落实,深入开展去产能职工安置、新就业群体劳动经济权益等调查研究,在参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去产能职工安置、处置“僵尸企业”等有关工作中,积极反映职工利益诉求,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聚焦技能培训,推动稳定就业。3年来,各级工会按照国家提出的“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要求,发挥工会就业培训阵地作用,主动对接社会资源,以全国工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行动为抓手,为下岗转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增强职工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职工就业稳定性。

——搭建平台载体,积极促进就业。3年来,各级工会以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载体,协助党委、政府为职工搭建就业平台。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服务中心)作用,为职工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常态性就业服务。通过组织专场招聘、区域招聘会等活动,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精准性就业服务。搭建网站、微信、APP等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为职工提供普惠性就业服务。继续完善工会省际(城市)对口劳务协作和长效机制。

——扶持职工创业,创业带动就业。3年来,各级工会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协助政府加大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创业指导工作力度,协同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为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职工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小额信贷创业扶持。为解决职工创业“资金难”问题,各地探索出了工会借款、银行小额贷款、生产资料支持等模式,鼓励扶持职工创新创业,积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工益宣) 

河北省总工会

精准帮扶,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扶持工作

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服务全省大局,落实全总部署要求,坚持以创业就业作为精准帮扶的有效方式,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扶持工作,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扶持项目2200多个,扶持创业2500余人,带动就业近万人。

一、立足河北,精心谋划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人是困难群众,多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河北是钢铁、煤炭大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调结构任务重,涉及安置职工多。2015年,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年度联席会议对省总小额借款精准帮扶试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予以充分肯定,要求省总工会牵头,省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从2016年开始,省总工会在全省推进工会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行动,先后下发了实施方案、审批管理办法等文件,做到有章可循,为开展工作夯实制度基础。

二、突出精准,力求靶向施策。在扶持对象上,河北省各级工会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在档困难职工、去产能污染防治等行业企业下岗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及其符合条件的配偶、子女等群体的创业意愿和能力,共同研究帮助他们自主创业的项目。在扶持方法上,主要采取3种方式:一是工会小额贷款贴息,由市级以下工会与银行合作,为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办理小额贷款,此类项目174个,占总数的7.59%;二是无息借款,由工会以无息借款的方式作为项目启动及周转资金,每个项目一般为5万元,3年以内到期归还本金,此类项目1245个,占总数的54.3%;三是生产资料等物资支持,对于所需资金额度较小、所需生产资料适于统一采购的简易创业项目,由市级以下工会直接提供给受助者,此类项目874个,占总数的38.12%。在扶持项目上,绝大多数都是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小而美”项目,既有超市门店、饭馆、小型加工修理、种植养殖等传统行业,也有电商、微店等新业态项目。正定县困难职工裴金英的“金都超市”扶持后营业面积从15平方米扩展到40多平方米,日均销售额从100多元增加到1000多元。

三、争取资源,确保扶持效果。一是省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业就业扶持工作得到了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与支持,既为党政分忧出力,又改变了困难职工生活。二是省总将创业就业扶持工作列为全省工会服务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等重点来抓,各级工会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列入年度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撬动银行贷款等社会资金,既缓解了困难职工创业难题,也扩大了工会的社会影响。 

辽宁省总工会

践行“双服务”,推动就业工作创新发展

2018年,辽宁省总工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振兴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得到省委高度重视和肯定,以省委办公厅文件转发各级党委贯彻落实。根据《意见》提出的聚焦劳动就业等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省总工会制定了《全省工会促进就业服务三年工作方案》等10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就业工作目标,在服务对象、工作措施、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办法。

一、确定重点服务对象。将全省化解过剩产能企业、环保督查关停破产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等四类企业中的离岗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困难职工和转移劳动力等七个群体作为工会就业服务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各级工会已累计实名制安置就业2220人。

二、分类制定服务措施。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工会干部对接联系就业、订单培训推动就业、购买社会服务公益岗位安排就业、扶持创业带头人吸纳就业、利用网络平台介绍就业等措施促进就业。具体做法有:一是优化就业培训项目。做实做强月嫂、育婴师、厨师、数控机床操作等传统培训品牌项目,同时探索开发了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维修等新的培训项目。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各级工会先后开展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以及多个专场招聘会。2018年4月承办全国工会“工创美好生活”东北三省联合招聘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吸引招聘企业6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三是创新载体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会就业服务建设,搭建了网站、微信、APP等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将培训就业工作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8小时延长到全天候,实现了劳动者供给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加强重点群体失业监测。在开展劳动关系监测的基础上,制定《全省工会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信访维稳监测三年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企业职工下岗失业、降薪欠薪、欠缴社会保险等影响职工队伍稳定方面的情况,为工会促进就业服务提供基础依据。

四、建立资金保障。省总工会设立了200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各级工会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省总制定了《全省工会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并拟定详细的《实名制培训并安置就业职工验收要件》。

山东省总工会

发挥创业引擎,打造“工友创业”品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山东省总工会着力打造“工友创业”工作品牌,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着眼大局,立足实际,完善工会创业服务体系。在总结过去十几年持续推动“工友创业园”建设基础上,着眼未来服务创业工作需求,按照县级以上总工会有专人分工负责、职工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和市级以上总工会面向专业服务机构聘请不少于10名专兼职创业服务导师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会创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工会服务创业提供人才保证。持续推动职工服务中心就业创业窗口功能完善以及全省560家“工友创业园”、374家“工友创业实训基地”强化“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资本对接”“市场推广”等服务能力,打造工会服务创业一线平台阵地。持续加大源头参与政策制定力度,细化工会创业优秀人物评选标准、以奖代补办法,规范服务创业工作规划、督导和评价制度,深入开展“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春风行动”“工友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完善工会服务创业工作机制。2018年,全省560家“工友创业园”共扶持5000多人次自主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

二是需求牵引,精准对接,创新工会创业服务方法。依托各级“工友创业园”打造一体化创业孵化器,根据创业者创业意愿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咨询、教育实训、项目推广、技术援助等服务,帮助创业者突破初期创业障碍。积极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学习提升和展示交流平台,加大对创业者和创业项目的表彰激励、经验推广力度,推动职工创业项目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等政府重点工作,协调多方资源,扶持创业者成功创业。及时组织劳模、工友创业园负责人、工友创业先进个人及其企业,以项目指导、技术服务、资金参股、贸易合作等方式,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一对一创业指导服务,推动创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高度重视,强力组织,提高工会创业服务实效。将服务职工创业列为省总工会重点工作,与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进一步促进工友创业工作的意见》《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计划》,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坚强保障。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和社会力量支持,加强与企业、群团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协调各方资源,为工会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提供精准信息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成效。 

河南省总工会

整合资源,以互联网手段推进就业服务

近年来,河南省总工会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段推进工会就业服务工作,多渠道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网络平台,坚持做到“三个结合”,积极探索“两比一校”等做法,拓展渠道、提高实效、做实内容,初步形成了具有河南工会特色的网上就业服务工作格局。

一、打造“三位一体”网络平台,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充分运用“大智移云”等科技手段,打造了河南职工服务平台、“豫工惠”APP和“豫工惠”微信服务号“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就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目前,河南职工服务平台浏览量达到350多万人次,“豫工惠”APP注册人数60万人,“豫工惠”微信公众号粉丝3万多人。截至2019年1月底,平台注册用工企业4.4万家,累计发布招聘岗位200多万个。三网融合、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网上工会就业服务平台”品牌初现。

二、坚持“三个结合”推进工作,提升就业服务实效。通过网上网下融合,坚持“三个结合”,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工作质量。一是网上就业工作与就业援助(服务)月活动相结合。仅2018年全省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期间,全省就汇集发布用工单位2.9万家,提供岗位总数18.53万个。二是网上就业工作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精心打造“技能培训”“网上练兵”等栏目,引导职工参与网上练兵,提升技能水平。目前,网上练兵栏目已有工种108个,试题51万道,参与网上练兵586万余人次。三是网上就业服务与平台宣传相结合。省总投入50多万元,通过主流媒体刊载、制作宣传片、印制宣传品等形式,对网上就业服务进行宣传,引导企业自主注册、自主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就业需求人员使用平台求职。

三、探索“两比一校”工作机制,做实就业服务内容。为了做实“企业搜人才、个人搜岗位”实现实时动态,针对“企业数据库”和“技能人才库”,采用“两比一校”方式,提高就业服务时效,做实服务内容。根据新生代灵活就业群体、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求职习惯,采取“技能人才库”与社保数据库比对、与资格证书数据库比对的方法,让求职与招聘更加精准。探索平台“企业数据库”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校验途径,实现企业注册信息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的自动验证,确保企业招聘行为合法、可靠、安全。突破目前企业信息校验人工处理瓶颈,完成自动比对。通过“两比一校”,让河南职工服务平台具备大数据处理基础条件,实现求职信息精准推送,企业招聘精准匹配。 

常州市总工会

创业带动就业,为职工增收开辟新路径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总工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大力实施“服务职工创新创业促进工程”,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助党委、政府扶持职工创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开展“33113”创保贷追梦行动,破解融资难题。针对初创企业缺少资金的难题,常州市总工会制定了五年规划,开展了“33113”创保贷追梦行动,即:工会设立3000万元职工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力争撬动3亿元以上创业发展社会资本,扶持职工创新创业1000人,支持企业发展1000家,带动职工创业就业30000人。市总工会先后与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常州支行、紫金保险公司、江苏再担保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协议,采取基层工会组织推荐、保险(担保)公司担保、银行降低利息放贷、工会购买保险的创新模式扶持职工创业项目,为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打通融资渠道、构建诚信体系。这一做法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已有4个辖市区党委政府主动进行财政贴息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初创职工的融资成本。截至2019年1月25日,全市为初创企业发放贷款2267笔,累计贷款26879万元,带动和稳定职工就业超过2.8万人。

二是开展“双创”基地建设筑梦行动,破解场地难题。常州市总工会以“四有”标准,着力加强职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即:有专门的职工创新创业场地,有专用的职工活动场所,有专业的职工对外服务窗口,有专、兼职工会服务人员。其中,创业场地由地方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由工会组织履行。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初创企业找不到场地的问题,而且把工会阵地建到了基地,将工会服务送到了职工身边,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广泛欢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5个职工创新创业基地,其中有15个授予“常州市职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基地带动职工就业超过3.3万人。

三是开展搭建技术平台圆梦行动,破解技术难题。围绕职工创业缺技术的难题,常州市总工会专门与江苏大学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会实用技术转化平台,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成果、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劳模技术人才、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和科研技术专家等汇聚到这一平台,为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享技术资源。平台上线至今,吸引了常州225名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和全国4万余名专家入驻,与3365家企业提出的16520项生产技术形成对接,完成技术成果转化1421项。 

绵阳市总工会

探索新模式,“职工创新创业中心”显实效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总工会贯彻全总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要求,建立以“职工创新创业中心”为主的双创模式,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切实帮助企业创新创造、帮扶职工创新创业,取得较好成效。

健全创业体系,搭建工会服务平台。市总工会采取“政府主导、工会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为职工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全市三级职工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市级建立“绵阳市职工创新创业中心”,县区分设5家“创新创业分中心”,28家企业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站”。市总工会年均投入40余万元,采取补助入驻孵化企业工作经费、减免房租水电费等方式,支持双创中心运营,并协调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现场免费为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代收、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一站式“直通车”服务。

做实创业帮扶,鼓励职工创新创业。制定《进一步做好职工创业工作的意见》,出台《绵阳市总工会扶持职工(农民工)创业小额无息借款实施办法》,在培训、资金、政策、平台等方面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精准服务。3年来,累计投入培训资金600余万元,举办118个就业创业培训班,培训6000余人次;提供创业贴息补助和创业资金补助647万元,扶持1885名职工创业,带动就业2.3万余人。

拓展创业服务,按需提供创业指导。通过职工创客俱乐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孵化载体,为职工提供创业孵化与指导。3年来,共组织523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就业实训等活动,服务创业人员3万余人。截至2019年2月,孵化企业558家,带动6000余人就业。聘请30余名上市公司、创投机构等专业创业导师,通过“一对一”方式,为创业企业“把脉”176次,解决运营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等疑难问题600多个,帮助18家初创企业渡过难关,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西安市总工会

树立就业品牌,打造特色家政服务平台

西安市总工会始终把发展家政服务作为服务职工、促进就业的有力抓手,聚焦去产能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积极打造工会特色家政服务平台,探索推动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职业化发展,有力促进了职工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用标准引领行业。西安市总工会结合工会直属企事业多元化发展,成立了市总工会中顺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市总工会指导中顺家政公司引入标准化理念,建立了高于国家、行业要求的企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创新引领西安市家政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作为陕西省内唯一的家政服务类质量守信A级企业,中顺家政公司被国务院家服办授予“全国千户百强家政企业”称号,荣获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状。

用专业赢得市场。西安市各区县总工会都建立了工会家政培训服务机制,实现了“全市有影响、市总有实体、中顺创品牌、区县有特色”的工作格局。目前,西安90%的家政公司、月子中心都在使用中顺家政培训的学员,为众多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促进家政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履行维护家政员工劳动经济权益的职能,2017年,市总建立了西安市、县两级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联合会会员单位约300余家,会员约2600余人。

用创新推动发展。中顺家政公司按照“工会领导,公益为基,市场领航,成效为先”的经营理念,打造现代家庭服务新模式。在市总工会支持下,中顺家政公司先后与渭南、汉中等市总工会建立合作关系,赴镇巴、富平等地进行困难群众培训、就业对接;为大连市总、灵宝市总等外省地市筹办家政类培训助力,与中国电信、华润万家等大型企业缔结异业联盟,扩大学员就业渠道。

(责编:田少星、黄瑾)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