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全总要闻

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委员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声——

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老问题”“新挑战”

2019年03月05日08:36  来源:《工人日报》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业一大瓶颈是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工人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当务之急是保护和培育好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产生的土壤”“我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迫切需要把‘三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提上日程”……今天下午,在参加共青团、总工会、妇联、青联界别委员联组讨论时,来自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们的发言,让会场一度进入了“职工时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京华委员率先提出了一个“老问题”:10多年前就开始出现的“技工荒”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展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

“现在仍有不少人习惯给工人贴上‘做工人没有前途’的标签。”发言时,来自一线的张恒珍委员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在一次企业新职工交流会上,一位刚进厂的职工对她说:“我的亲戚们听说我在央企上班,都很羡慕,可一听说我是一名一线操作工人,表情马上就变了。其实我觉得当工人没什么不好,他们为什么这样看我?”新同事的疑惑让这位50岁的首席技师心里变得沉甸甸的。

而令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念沙委员感到沉重的则是另一个“老问题”——就业。

“稳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发展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徐念沙委员注意到,我国就业压力仍不小,2018年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去产能都会给就业带来挑战。”

作为一名律师,皮剑龙委员提出了一个“新挑战”: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就业群体中,快递员、送餐员、代驾员、网约车司机等职业构成了主要部分。他们因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用工关系弹性化等特征,给传统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挑战。

虽然视角不同,但4位委员聚焦的问题背后,是相同的宏大课题: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队伍,并保护好发展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阎京华委员认为,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高度,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狠抓落实。他建议,中央适时召开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徐念沙委员建议,提升职工交流转岗的承受力。特别是通过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升职工素质和技能,使其可以在更广的领域就业,增强职工就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同时,注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根据不同职工的特点,安排其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皮剑龙委员表示,劳动监察部门应将“三新”就业群体作为重点监察对象,定期开展专项或联合执法检查。同时,推动工会组织向新兴领域新兴群体延伸,努力吸收“三新”就业群体加入工会组织,维护好这一庞大群体的合法权益。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张恒珍委员呼吁,既要依靠价值引领,更需要培养诚实劳动作风。应通过政策上完善、舆论上引导、制度上保障等措施,让技术技能人才更加体面地工作、更好更快地成长,使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记者郑莉 陈晓燕)

(责编:田少星、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