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动观察

助力民企发展的会,在“精”不在多

郭振纲

2019年05月24日09:17  来源:《工人日报》

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憋思路”“凑点子”,要到企业去、到现场去,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据《半月谈》2019年第9期报道,在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形势下,记者调查发现,在某些地方,有相关部门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痛点的名义,频频要求企业负责人开会。一些企业反映——“同样的会,市、县部门层层开”“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制定政策前开会少,宣讲政策时开会多”,企业负责人分身乏术,有的企业甚至聘请一名“高管”专门开会。

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企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召开会议,宣讲政策、调研情况,了解企业的所急所盼,发现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点、着力点、薄弱点,以期通过政企合力,缓解民企发展难点,打通政策落地堵点,很有必要,也确实帮企业了解了形势、解决了问题。

然而,有些地方的会议则可能没有对接上企业的需求,导致一些企业有所抱怨。个别的会议“焦点没对正”,方法不对路。不同的企业面对的痛点不一,将不同诉求、期望各异的企业,“绑”在同一个会场,共性问题谈了“一箩筐”,个性问题“挠痒痒”,务实的措施落地不多,政策红利迟迟“躺在纸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主要负责人长期耗在会上怎能不急?

尽管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少数,但对各地来说不失为一种提醒,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是否仍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相关地方和人员的工作习惯是否没能跟上改革的步伐?以“会议贯彻会议”,政策“中梗阻”削减了减负的红利。优化营商环境,为民企减负,要的是政府部门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的是政府工作人员扎扎实实的服务。一个迅速有力的行动,比无数个口惠而实不至的许诺更见效;一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会议,比若干个空对空的会议更让企业受益。

不是不可以开会,关键是要讲究实效。比如,事先征求企业意见,摸清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了解企业的痛点和诉求,在这样的基础上召开会议,解疑释惑才有的放矢,对接诉求才契合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要当好“店小二”。这不是喊口号可以喊出来的,也不是开开会就能轻轻松松实现的。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憋思路”“凑点子”,要到企业去、到现场去,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助力民企发展的需求,也是诸多领域需要借鉴的。推动工作,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捷径可走,抛开花架子式的开开会、念念文件,到基层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冲着问题去,以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评定业绩的重要指标。对此,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有不少改进的空间。

(责编:田少星、程宏毅)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