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地方工会报道>>湖南

湖南益阳工会:帮助困难职工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2019年07月11日08:29  来源:《工人日报》

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银东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一阵机器轰鸣声传出来,这里有一个小型的制衣车间。车间内,20多名妇女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着缝纫机。

这个车间是由银东社区工会与湖南凯特密欧服饰公司联合组建的扶贫车间。

“各级工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扶贫车间助推‘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在培训职工实用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精神塑造和思想价值引领,让职工群众真正受益。”益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郭顺德告诉记者,目前,益阳市已经有11个这样的扶贫车间,解决了一大批家庭困难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

今年初,曹建桃在社区的扶贫车间有了一份工作,经过实操培训,如今她已是制衣车间里的熟练工,工资按件计酬,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

银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曹艳告诉记者,“曹建桃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摆脱贫困,她和丈夫曾带着两个小孩到外地打工,一年到头没攒下多少钱。”

2018年9月,曹建桃带着孩子回到家乡。为了让曹建桃等一批家庭困难的留守妇女能够有就业机会,银东社区工会工作人员没少花心思。起初,银东社区工会副主席杨一舟动员曹建桃去凯特密欧参加岗前培训时,就吃到了“闭门羹”,“得知统一的岗前培训要持续1个月,曹建桃有点为难,她没法赶回来接孩子放学。”

曹建桃的困扰不是个例,为了让留守妇女能够安心培训,在社区工会的发动下,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起接送孩子放学的任务,并将孩子留在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孩子们在等待妈妈下班来接的时间里,还能与志愿者进行互动游戏。

“目前,这里是益阳市中心城区的第一家扶贫车间,也是市总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示范点。车间承接各类服饰订单,年生产总量可达到6万件左右,年生产总值约60万元。已为社区22名困难职工、残疾职工提供就业岗位。”曹艳介绍道。

既当“红娘”又送“嫁妆”

银东社区的扶贫车间开展得红红火火,离不开益阳各级工会对“公司+订单+定点+农户”扶贫车间加工经营模式所做的探索。

2017年3月,凯特密欧服饰公司的首家扶贫车间在赫山区欧江岔镇东团村落地。当时,东团村由赫山区总工会和赫山区党委宣传部作为后盾单位进行精准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赫山区总工会副主席刘先跃介绍说,区总工会结合该村实际,与凯特密欧服饰公司沟通协调,争取到该公司在东团村设立分厂,将简单易学、计件计酬的手工加工件放到东团村来加工。

既当“红娘”,又送“嫁妆”,为了将生产线架设到东团村村民的家门口,赫山区总工会还出资修缮厂房、购置多套设备。引进项目以后,东团村的妇女从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变成服装生产线上的“巧媳妇”,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赫山区总工会发挥工会优势打造的产业扶贫之举,形成了“东团模式”并产生示范效应。目前,区总联合凯特密欧服饰公司,已在泉交河镇龙泉村、兰溪镇苏家湖村、赫山街道银东社区陆续建立扶贫车间。

如今,由益阳市总工会主导,在乡镇、村干部和工会工作人员的推进下,扶贫车间遍地开花。在赫山区、安化县、沅江市三地已建成11个扶贫车间,帮助300多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帮有创业想法的人走得更远

凯特密欧服饰公司的生产车间,有两条生产线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前面挂着“精准扶贫培训组”的牌匾。

在这里,只听见电熨斗发出“咝咝”的声响,12名缝纫女工娴熟地在布料上画图、压边、制作服装,已经做好的服装一件件整齐叠放着。这些女工都是扶贫车间选送过来的,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她们进行培训。

“我们的培训时间为1个月,内容包括对机器的初步认识和操作、制作简单的产品等。”扶贫车间主任蔡燕文告诉记者,生产技术人员将会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登记,确保每一名参训人员按订单保质保量加工产品。

“今年初,我们在每个扶贫车间都邀请了3个代表,分别是车间组长、当地的村党支部书记以及一个优秀组员过来参加新春活动。”凯特密欧服饰公司工会主席李奇明介绍说,当时,公司还在这11个扶贫车间之中评选质量奖和产量奖并进行奖励。

技能培训不仅帮助这些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梦”,更为她们的“创业梦”提供坚实的基础。曾在银东社区扶贫车间工作的李燕云,如今已经自己开办了服装加工的小作坊,生产瑜伽服。“一天赚一两百元不成问题。”李燕云高兴地说。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技术培训以及技能比武,带动更多的人提高技能。同时,为有创业想法的女工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她们可以走得更远。”郭顺德表示。(记者 方大丰 通讯员 钟晓敏)

(责编:田少星、程宏毅)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