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明清 通讯员 夏丽萍
2019年07月29日09:26 来源:工人日报
1992年,20岁的李宏亮成为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维修中心的一名焊工学徒,那时,他还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青工,师傅的一句话让他记在了心里:“要想成为一名好焊工,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为了尽快掌握技术,李宏亮总是早来晚走,虚心请教,用心揣摩,反复练习,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焊接技术。
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李宏亮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他心里,搞不清设备原理,钻不透设备构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我“加油充电”上。他不仅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自学,还经常为了弄清某一个配件的来龙去脉,对照技术资料,彻夜琢磨研究,直到搞明白。有时,在车间里做不完的工作,他就拿回家继续做。久而久之,家成了他的“研究所”。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宏亮有了一套绝活:在别人焊接时,听其音,就能判断焊接电流与电压是否匹配良好;看其焊缝,就能知道施焊者的引弧方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后,李宏亮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创多项设计发明,破解工作难题。比如,清扫车、洒水车自带的作业警示灯信号较弱,极易引发追尾等交通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他带领班组成员一起进行技术攻坚,自行设计加工出高亮度LED作业警示灯,成本仅为市面销售警示灯的一半,效果却不打折。
参加工作27年间,李宏亮还进行了设计制作垃圾压缩车后密封盖、翻修移动公厕等大大小小数十项技术革新,成为大家信赖的技术能手,也为单位节省资金数十万元。
“有了好的技术,更要全心全意服务一线。”这是李宏亮的工作信条。春夏秋冬,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一个冬日的凌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李宏亮接到了清运队电话:“一辆垃圾压缩车在半路抛锚了,急需救援。”他心里清楚,压缩车好比战士手中的枪,车辆抛锚就像打仗没有了武器一样,他立刻动身去现场。妻子劝他吃完饭再去,他说:“不行,车坏在公路上,人家不知道多着急呢!”此时室外温度零下10摄氏度,地面结了厚厚的冰,人在室外一会就会冻得直打哆嗦。到达现场后,李宏亮简单和司机了解了下车辆情况,便钻到车底进行维修,等钻出车底时,他的后背已经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
一个人的工作岗位也许很平凡,但在平凡的背后,每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会化作无法遮盖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专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就能取得好的成绩。”李宏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