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2日08:39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 (顾威 记者刘旭)“截至目前,公司11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被摘牌,占首批创建的43个创新工作室的近26%。”在8月8日举行的辽宁省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辽河油田公司工会副主席颜泽云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一做法源于工会对公司级创新工作室进行动态管理,每3年进行一次考核,以业绩论成败。
据了解,辽河油田公司工会2014年起按照“七有”标准建设“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七有”即有一个好带头人、有一支好团队、有一块阵地、有一套机制、有一定经费、有一些项目、有一批成果。
为了让创新工作室多为油田发展贡献智慧,公司工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近些年来,审核批准成立了一批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公司工会一次性拨付5万元经费,6年来已拨付1358万元。对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6年来已投入奖励资金368万元。打破单位、行业界限,在有共性的较大攻关项目上推动创新工作室联合攻关。成立“创客”协会,构建起全油田群众性技术创新人才“集散地”。成立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为职工创新成果得到更广泛应用搭建平台。利用“招标”方式解决较大技术难题,去年各相关业务处室确立了8个课题进行招标,共有24个创新工作室应征其中6个课题,经专家论证审定4个课题进行了立项,现都已完成任务,并在今年5月的成果评审中获奖。
同时,为使创新工作室健康发展,辽河油田公司工会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对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引入退出机制,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对于3年内没有较大立项、未出成果的工作室,在重新命名时予以剔除。
公司工会组织相关人员对首批43个公司级创新工作室按照“七有”标准进行了审核。审核发现,有的创新工作室没有主动搞调研、找课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考核期内没有新成果,工作状态甚至不如多数厂处级创新工作室。公司工会认为他们不合格,所在单位领导也不满意,因此,经公司工会与相关厂处级工会共同研究,决定将11个公司级创新工作室摘牌。同时,将15个成果突出的厂处级创新工作室经考核“晋升”为公司级创新工作室。
动态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动力。据介绍,从2014年至今年上半年,该油田创新工作室累计立项2489项,完成创新成果2091项,申请专利467项,二级单位推广应用926项,创效达3.36亿元。目前,辽河油田拥有省级创新工作室10个、公司级47个、厂处级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