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
2019年08月27日08:42 来源:《工人日报》
“我现在刚刚40岁,以前水工活儿多的时候,收入能保证,现在水工项目越来越少,船一直闲着,生活都出现了困难,咱们工会能不能给想想办法,让我们这批船员有用武之地?”在今年中交一航局工会走访调研中,该局一公司“打桩8”船轮机长杨俊文一脸期盼地对工会工作人员说。
他的想法,也代表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航务工程施工企业——中交一航局大多数船员的苦恼。
近年来,国内传统水工市场趋于饱和,全国港口建设逐渐放缓,直接导致以船为生的船员队伍收入明显下降。虽然中交一航局逐步实现“由水上陆”,发展形势向好,但是船员群体受自身职业技能所限和对“转产”市场的陌生,成为中交一航局转型升级路上的“痛”。
外无市场,身无他技,企业转型中的杨俊文们怎么办?作为职工的“娘家”,工会能做什么?
摸底调研 精准施策
船员队伍在职业发展、素质提升、薪酬待遇等方面有什么诉求,如何做到精准施策?这是中交一航局管理层一直关注的课题。
中交一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涛在今年初召开的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说:“船员群体曾经为一航局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企业转型路上不能让一名职工掉队,要让船员职工在一航大家庭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工作安排,中交一航局工会会同船机管理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一、二、三、五公司船舶分公司(船机中心)等单位,与一线船员面对面交流,察实情、听真话。
此次摸底调研,共有300余名职工参加座谈交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船员代表占60%,覆盖船员群体1200余人。
同时,调研小组还到企业培训中心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政策、职工晋级取证等进行交流,并对船员转型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对接。
联合调研小组组长,中交一航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贡忠芳介绍,船员们围绕薪酬待遇、技能培训、证书升级、休息休假等提出意见建议,表达真实想法和诉求,为工会推动精准施策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调研报告形成初稿后,中交一航局工会还邀请部分职工代表座谈,征求意见建议,分析应对措施,并向公司提出内部转岗调剂、提升职业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建议。
物质心理双帮扶
作为新中国第一支筑港队伍,中交一航局参建了国内半数以上的港口水工项目,素有“筑港摇篮”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港口水工建设市场萎缩,船舶利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成部分船舶停滞。因为船员持证等级、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受限,无法满足现有的水工项目施工需要,因此留守在锚泊备遣船舶上的大部分船员,只能靠基本待岗工资维持生活。
“今年刚刚生了老二,媳妇在家带两个孩子,要是咱的船再不出去干活儿,我家的生活就告急了。”中交一航局“一航津顺”船长王术山的话道出了大多数船员的心声。调研报告显示,收入较低的基层船员多为二孩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为切实保障船员群体的权益,中交一航局工会将关爱技能职工和青年职工“两个群体”与企业“双百帮扶”活动结合起来,坚持面向一线、面向急难,精准分类施策,做好困难船员的脱困解困工作。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张红美说:“局工会和基层单位工会每年各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100户,登门慰问,嘘寒问暖,大家都很感动。”
目前,中交一航局两级工会已累计帮扶困难船员400余人次,发放帮扶救助款100余万元。
除了物质生活帮扶,一航局工会还针对青年船员的特点,探索运用EAP(员工帮助计划),实现对船员群体的心理帮扶和精神疗养,现累计建成职工心理疏导室10余个。
一公司船舶分公司工会主席贾永红说:“两年前,在上级工会大力支持下,我们试点建设‘疏心船吧’职工心理疏导室,让船员在工闲期间放松心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提升素质“由水上陆”
船员群体学历、技能水平有限,如何推动1270名船员群体素质提升、职业发展,成了摆在企业工会面前的巨大挑战。
中交一航局工会把提升船员队伍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将关注技能职工和青年职工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依托技能竞赛、导师带徒、业务培训等,切实提升船员群体职业技能。
在企业“由水上陆”转型过程中,相关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技能提升、转型转岗等,实现了部分船员转向陆域项目相关管理辅助岗位。
目前,一公司组织两批次共40名船员转岗培训,有28名青年船员调配至境内外陆域项目,从事现场调度、机务等工作;二公司从船员队伍中为境内外项目输送了8名优秀机务管理人员;三公司也抽调出22名船员,充实到陆域项目基础管理。
日前,中交一航局工会为船员们量身定制的综合业务技能培训班(第一期)如期开班。授课内容既包含陆用核心装备的操作维修和陆域项目通用性、基础性管理内容,也包含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发展政策解读,EAP心理辅导以及帮扶政策解读等。
“工会对师资力量和课程进行精心配置,希望能对提升船员素质有更大帮助。”中交一航局工会副主席娄长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