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从上门“点菜”到坐在家里叫“外卖”

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延伸“订单式”培训做法

张世光

2019年10月31日08:44  来源:《工人日报》

肉牛养殖培训班、北药种植培训班、森林旅游产品营销培训班、家政月嫂培训班……

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下称“学院”)主办或者参与主办这些培训班,是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因——职工的需要。

近3年时间里,学院在做好工会干部培训、工运理论研究的同时,主动拓展业务范围,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工的需要设计定制课程,有的还送教上门,一些过去需要职工到学院上门学习的课程,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听到。此举赢得了基层职工的好评。

深入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

2014年3月,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管辖的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 2018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转身成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黑龙江垦区进入全面振兴发展新阶段。

林场不伐木了,农场也不再单一地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了……黑龙江为森工、农垦的转型发展绘制了路线图,但如何使之落地,尚需要多方合力,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

黑龙江省总工会将目光放在了发展职工身上。2016年发布了推进职工技能培训、“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通知,并向学院每年拨付150万元,加大对职工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学院将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森工、农垦系统职工的转型培训。

“一个林场、农场的职工体量不大,办班请老师与人数多的热门班次相比,成本高、费用大,所以我们就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省总拨付的这笔资金用在了为基层请老师、办班方面。”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主任肖鹏教授告诉记者。

根据林区、垦区面积大、差异大,同一系统中不同基层单位有着不同情况的现实,学院在刚刚实行的“订单式”选课基础上,又增加了课程定制、送课上门的服务。参加过培训的职工形象地把这一做法比喻为,从上门“点菜”到坐在家里叫“外卖”。

“过去我们是排好课程,让单位上门来选。现在是根据各单位的需要,把课程送到职工身边。”肖鹏告诉记者,此举满足了职工转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还免去了奔波的劳累,省去了往返费用。

发挥群团优势打造支撑点

电商、旅游经济、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特色种养殖经济、保健按摩、中草药种植、肉牛养殖、农林产品营销……

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总针对森工、农垦职工的特点开办了各种培训班,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97期,共培训10899人次。

每一次开班,特别是送课到基层,台下都座无虚席。为何这些课程如此受欢迎?据了解,每一次送课下基层前,学院的老师都要先到办班的地方去调研,和当地职工、工会干部们进行深入访谈。

学院老师在调研中重点关注当地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企业转型目标,当地的地理、经济环境等问题,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聘请老师。在为八面通林业局做过沙棘果的栽种培训之后,老师们发现,种出来的果子如何销售又成了新问题。于是,学院又送来了包装、营销、品牌打造等课程。最有特点的是,在后续课程中,请来的都是具有一线实战经验的公司创业人、营销人员等。

“我们了解了职工的想法,会在选择老师以及安排课程时,提醒教师用职工能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授课。”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崔爱博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利用深入基层的机会,了解、分析转型过程中职工的所急所需。同时还发挥群团组织点多、面广、联系密切的特点,为职工请专家、找老师,受到基层职工欢迎。

助力基层发展夯实根本点

“学院请专家教授讲解药材种植技术,帮我们开阔了视野,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北药产业的信心。”在穆棱林业局公司职工食用菌、林下中草药种植培训班上,职工张国亮听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专家教授的讲课后感叹“专家讲得太好了”。

学院开办的课程解决了职工学知识增技能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实现了生活的改善。

“通过参加学院母婴护理培训,我拿到了《高级育婴师证书》,现在的我已经是五星级的金牌月嫂了。”月嫂齐春红开心地告诉记者,她的月薪已经拿到12800元了。

技能补充带来了转型的动力,让基层职工的腰包日渐丰鼓,为林区、垦区的和谐稳定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学院的课程也为工会发展、筑牢基层组织贡献了力量。在为嫩江市困难职工送去免费的家政、服装培训的同时,学院通过广泛联系当地的私营、小微企业,积极向他们宣讲组建工会的好处和作用,得到这些企业的认可。嫩江市服装制作和家政服务业工会联合会就是在学院的老师指导下成立的。

(责编:程宏毅、刘丽丽)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