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6年来,由一群老工会工作者组建的“昆明滇池阳光艺术团”,活跃在昆明市的厂矿、工地、街道、社区,为保护滇池环境作义务宣传员——

云南昆明:老工会开启人生“新职场”

陈昌云

2019年11月26日08:36  来源:《工人日报》

表演的舞台以蓝天白云为衬底。举手投足是那样的婀娜多姿,走近一看,这位年近古稀的婆娑舞者,竟然是前昆明市总工会主席杨丽。

这是“昆明滇池阳光艺术团”日前在基层表演的一幕。这个艺术团的主力,是包括杨丽在内的数十位退休的工会工作者。从职场上退了下来,这些老工会人出于对文艺的热爱和对保护滇池的责任感,自发组建了一支艺术团队,常年深入一线宣传环境保护,在为职工送去欢声笑语的同时,让保护滇池的观念深入人心。

“歇不下来”的老工会人

自2010年退休后,杨丽一直没有停住工作的脚步,“我这辈子干工会工作习惯了,歇不下来”。

近10年来,无论是在昆明市老工会工作者协会,还是后来全身心投入保护滇池的公益文艺巡演,杨丽在人生的新“职场”上一直干劲十足。

早在临近退休的前几年,杨丽就想好了退休后的生活,“我从青年时代就喜欢文艺表演,而且有这方面的积淀。因此,我临近退休时就设想在‘老工协’下面组建一个阳光艺术团,利用‘老工协’100多名会员中文艺人才济济的优势,继续深入厂矿、车间、工地,给一线职工送去欢乐,同时寓教于乐,将党的政策、工会的工作穿插其中,最终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激励职工”。

用文艺表演宣传保护滇池

后来,随着昆明市国际旅游城市定位轮廓的逐渐清晰,滇池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杨丽看来,新“职业”应该和这个大局吻合。

2013年7月30日,“昆明滇池阳光艺术团”成立,艺术团的名称中多了“滇池”二字,标志着这个艺术团将以弘扬滇池保护为主旨。

“这个艺术团目前有40多人,多为来自各行各业的老工会工作者,其中党员占62%,原领导干部占58%。”这些老工会人不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有文艺表演方面的专长,因此,杨丽把这个艺术团定位为“滇池保护治理宣传的群众性专业文艺团队”。

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均为保护滇池的赞歌。仅杨丽随口列举的20个节目中,直接冠以“滇池”关键词的节目就有13个,如《滇池颂》《滇池圆舞曲》《我为滇池打捞忙》等。艺术团成立6年来,演出254场(次),今年已经演出了20场,观众累计有40万人次。

杨丽告诉记者,“艺术团有歌有舞,还有小品、曲艺,尤以昆明百姓喜欢的地方戏曲‘花灯’最拿手。保护滇池既要依靠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也要有像文艺演出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后者更为民众接受,更受喜欢。”

昆明市制定的滇池保护治理有20条禁令(“20不准”),小到不准打捞水草、不准扔垃圾,大到不准采石、造建筑物,要让全市百姓了解甚至记住,最后变成行为规范,有一定难度。

对此,杨丽认为,如果以文艺表演的形式进行宣传,借助艺术表现力,可以普及这些既是禁令也是常识的信息。“现在从全国各地来昆明务工的劳动者不在少数,他们也有责任去保护滇池。因此,昆明的劳务市场也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经常组织队员去演出,让外来务工者也知晓滇池保护的重要性。”

绽放“职场”第二春

对于杨丽和她的文艺团队伙伴而言,从工会干部变身滇池保护的文艺宣传队员,是服务精神的延续和传递。

杨丽本人具备文艺工作者的许多素质。在担任工会主席的那些年,她和同事们逢年过节慰问一线职工、农民工,经常可以看到她惟妙惟肖的表演,换句话说,工会主席杨丽和歌舞演员杨丽,其实是同一个人,只不过那时的她必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工会工作中。

“我从小就喜欢文艺,投身工会工作是从工厂的俱乐部开始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文艺将我引入工会这个大舞台……”回忆起几十年来的成长道路,杨丽记忆犹新,“所以,今天,我们通过文艺活动进行保护昆明母亲湖的宣传,不仅是工会工作服务职工理念的延伸,也是‘老工会’们文艺创作激情再释放的又一个春天。”

“我们的舞台不宏大、不亮丽,但接地气、聚人心,职工爱看百姓欢迎。”杨丽说,“它们是社区、街道、工厂、广场、田间地头、校园、公园、商务中心、劳务市场等职工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

“收获最多的是观众的笑声、掌声、赞扬声。”平均1年约40场的演出,杨丽及其队友是纯公益表演,但队员们乐此不疲。

退休近10年,杨丽既有“淡出”,也有“淡入”——就工作职场来说,她的确是“淡出”了;就新“职场”来说,她应该算刚刚“淡入”,渐入佳境。

(责编:程宏毅、刘丽丽)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