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4日10:50 来源:南方日报
2020年5月5日18时,又一新型号火箭长征五号B在文昌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大幕开启。
与此同时,发射指挥中心欢呼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显得相对沉默,他摘下眼镜的同时,泪水也禁不住夺眶而出,他是本次首飞任务的01指挥员胡旭东(如图,受访者供图)。
此时此刻,胡旭东已坚守了1038天。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被精确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5月8日,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经过质量复查整顿,文昌发射场没有被失利击垮,反而对长征五号B成功发射的信心更足了。”——胡旭东
技术改造的关键人员
3年前的7月2日,胡旭东担任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的01指挥员,火箭起飞后因二级火箭发动机工作异常造成发射失利。那是胡旭东与长五系列火箭最为艰难的日子。
失利后,胡旭东做过无数次复盘。他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既分析火箭的故障,也查找发射场的测试工作漏洞和地面设备隐患。
在近3年的时间里,胡旭东是发射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升级中的关键一员。
发射场应急油机建设就是胡旭东所负责的项目。应急油机的投入使用有着重要作用,能够防止大面积停电,保障了发射场设备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如果遇到发射日当天遭受意外断电的情况,应急油机也可以继续保障发射,保证不错失发射窗口。
他在测试中克服了一个个难题。在此前的一级发动机测试中,出现了异常声音。胡旭东提出用未装箭设备重做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确实有元件存在异常,及时更换了该元件,成功排除长征五号B发射任务的一次隐患。
连续的失利击不垮他
首飞任务不仅难在测试,也难在疫情,难在并行任务。
以往的发射任务中,即便全员到齐,都需要大家日夜连轴转,才能完成任务。而长征五号B的首飞任务,一经启动,便遇到了疫情暴发,有数百人没能返回发射场,其中还有同事被隔离。
防疫工作成为首飞任务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发射场发生疑似病例,所有的测试工作都可能按下暂停键。相比发射场工作人员,春节后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的试验队员更是疫情防控难点。
为此,胡旭东和疫情防控小组一起,掌握回来试验队员20天的详细行踪轨迹,督促落实隔离制度,检查厂房消毒杀菌情况。
进入长征五号B任务的关键阶段,传来连续失利的消息。但胡旭东说:“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我难过”。
在失利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他就组织各系统把多媒体记录、测试数据记录翻出来一一比对,排查问题、分析漏洞、查找隐患。
“经过质量复查整顿,文昌发射场没有被失利击垮,反而对长征五号B成功发射的信心更足了。”做好准备,满怀信心,胡旭东迎来了1038天后的关键时刻。
参与发射任务40余次
5月5日18时许,文昌发射中心的屏幕上有句祝福,“祝贺长征五号B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3天后,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长征五号B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实验和技术实验。新的载人飞船返回舱的规模比神舟飞船更大,着陆方式需要重新设计。
而且与货物返回舱相比,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更为重要,该返回舱成功着陆,意味着中国2022年完成建造空间站的计划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这是对胡旭东3年来的付出和奋斗最好的回答,也是他整个航天生涯一个圆满的注脚。
2003年,胡旭东从东南大学毕业,毅然前往条件艰苦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追寻自己的航天梦。
凭着丰富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原理知识、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排故能力,胡旭东很快成长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01指挥员。他曾参与发射任务40余次,担任过北斗二号、风云二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
“最年轻的‘01’”“最美发射指挥员”……胡旭东拥有很多称号,但是他最喜欢的却是追梦奋斗人。
长征五号首飞,发射状况频发。火箭先后出现助推液氧排气管泄漏、一级发动机温度居高不下、连接器脱落异常、控制系统信号传输异常等故障,任何一个故障都可能让火箭发射终止。胡旭东凭借丰富的火箭知识和熟练的应急操作,成功带领团队排除故障,完成发射任务。
从长征五号排除万难、成功首飞,到长征五号遥二无奈失利,再到如今长征五号B的圆满成功。脸上的两行热泪,是胡旭东追梦与奋斗的历程,也是中国航天的发展缩影。
5月5日深夜,胡旭东在朋友圈感慨,坚持终于迎来最终的胜利。
对话:失利就总结经验,从未想过要放弃
在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圆满完成后,南方日报记者对话胡旭东,听他讲述发射成功的原因以及背后的故事。
南方日报:长征五号B和长征系列其他火箭有何不同?
胡旭东:长征五号B是长征五号的拓展型,有很大相似性,但也存在很大差别。直观上只是少了芯二级,但其实硬件、软件都有变化,用老的方法测试新的火箭,是要出问题的。
南方日报:这种差异会给测试带来什么影响?
胡旭东:长征五号B测试最大的难点在于要提前梳理技术状态变化带来的测试操作调整。仅就芯一级垂直总装而言,仪器舱从芯二级上方调整至芯一级上方,增加了一米多长的吊装环框。相比长征五号,芯一级吊装难度成倍增加。打个比方,长征五号芯一级吊装就好比提着接近满载的水桶从狭窄的楼梯上楼,不让停歇、不让磕碰还不能泼洒。而长征五号B连水桶的空隙都加满了。
南方日报:除了测试难度加大,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中,你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胡旭东: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很难。一个是受疫情影响,一个是有并行任务。因为疫情,我们发射场有数百人不能返回发射场和被隔离,人员安排十分紧缺。而且发射场还有长征七号改首飞任务并行,我们在两枚火箭之间来回跑,经常是前两小时在执行长七改任务,后两小时又去执行长征五号B任务。这些都给首飞任务造成很大困难。
南方日报:最终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胡旭东:最首要的是防疫工作,如果发射场发生疑似病例,所有的测试工作都可能按下暂停键。我们成立了战疫情防控小组,我和小组一起,掌握外来试验队员20天的详细行踪轨迹,督促落实隔离制度,检查厂房消毒杀菌情况。我也对大家提出要求,绝不能因为人数少,而简化任何一项工作。
南方日报:除了大家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什么因素使这次任务圆满成功?
胡旭东:大家齐心协力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航天接连出现失利消息后,我们在整个航天系统开展了质量整顿。既要确保长五B没有隐患,又要能够在消息确定后第一时间完成发射任务,这就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所以我们在发射前准备了很多版本的计划,这都是大家智慧的体现。
还有,岗位人员都是有担当的。疫情影响本身就人手紧缺,还要同时完成并行测试任务,这时候还传来失利消息。但岗位人员没有受到影响,一边进行质量复查,一边进行测试工作,像赵峰就发现声音异常,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勇于上报,最终排除了隐患。大家的担当也是我们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南方日报:在这1038天里,你有没有想过放弃?
胡旭东:面对长征五号遥二的失利,我没有想过放弃。而且长征五号B首飞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长征五号遥二失利后,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既分析火箭的故障,也查找发射场的测试工作漏洞和隐患。面对失利,我们就是这样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而不是想着放弃。
南方日报:在这次任务之前,你还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发射任务?
胡旭东:长征五号首飞任务,当时一波三折。火箭先后出现助推液氧排气管泄漏、一级发动机温度居高不下、连接器脱落异常、控制系统信号传输异常等故障,任何一个故障都可能让火箭发射终止。但最终,我还是和团队一起排除故障,成功完成了那次发射任务。
南方日报: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意味着什么?
胡旭东:试验船在这2天19小时内,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5月8号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这不是普通货物舱,是载人飞船返回舱。与货物返回舱相比,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更为复杂,难度更大,该返回舱成功着陆,意味着中国2022年完成建造空间站的计划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记者:徐勉 王腾腾 实习生:马子浩 通讯员:李帆)